随着我国经济市场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以及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发展,我国出口企业面临的外汇风险不断加大。

外汇风险包括三种类型:经济风险、交易风险和折算风险。

本文所指外汇风险是指交易风险,即企业在经营活动中交易协议达成到交易完成这段时间里汇率发生变动而导致企业的应收帐款或应付帐款的价值所承受的风险。

合理利用金融衍生工具可以对外汇风险进行有效的防范。

一、我国出口企业外汇风险防范现状分析

汇改十多年以来,我国出口企业积极调整战略,变被动为主动,防范外汇风险的意识及管理汇兑风险的能力逐渐增强。

金融衍生工具是防范外汇风险行之有效的手段,这几年我国企业不断向大型跨国公司学习金融衍生工具规避外汇风险的方法,运用该工具管理外汇风险的技术不断进步,但是很多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对这一工具的应用还不够成熟。

二、出口企业如何利用金融衍生工具进行外汇风险的防范

金融衍生工具是指建立在基础产品或基础变量之上,其价格取决于基础金融产品价格(或数值)变动的派生金融产品。

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金融自由化极大地推进了全球范围内金融衍生工具的发展,我国金融衍生产品市场也发展迅速,我国的出口企业可以借此满足国际理财的需要,有效规避外汇风险。

(一)远期结售汇

远期结售汇为锁定当期成本,保值避险的首选金融产品。

远期结售汇是确定汇价在前而实际外汇收支发生在后的结售汇业务。

客户与银行协商签订远期结售汇合同,约定将来办理结汇或售汇的人民币兑外汇币种、金额、汇率以及交割期限。

在交割日当天,客户可按照远期结售汇合同向银行办理结汇或售汇业务。

在出口商品时,企业可通过远期结售汇按约定的远期汇率卖出外汇,将汇率变动的风险固定在一定的范围之内。

远期结售汇的实质是企业将风险转嫁给了银行,因此除手续费外,银行还要收取一定的风险保险费作为补偿,一般费用较高,因此远期结售汇多为大型贸易进出口集团的选择。

(二)外汇期货保值

期货交易是指交易双方在集中的交易所市场以公开竞价方式所进行的标准化期货合约交易。

外汇期货合约由交易双方订立,约定在将来某一日期以成交时所确定的汇率,交易某种外汇的标准化和约。

外贸企业为防止在出口协议达成时到结算完成时这一时间段内汇率发生波动而给企业带来损失,可在外汇期货市场上做一笔时间、金额相同但方向相反的交易,即做空外币,这样即可在汇率发生不利波动时稳定企业收益。

(三)外汇期权保值

期权是一种权力的有偿使用,金融期权购买者在向出售者支付一定的费用后,就获得了能在规定期限内以某一特定价格向出售者买进或卖出一定数量的某种金融商品的权力,但并没有必须履行期权合约的义务。

如一家出口企业作为期权买方,可向期权卖方买入看跌期权,即当本币汇率降低时,便可按约定汇率卖出外币从而免受损失。

这种方式比远期结售汇和期货更具保值作用,因为若汇率实际变动与预测相反,则可以不履行期权合约,但费用要高。

(四)掉期交易

掉期交易又称互换交易,是远期交易和即期交易的结合物。

企业在签订买进或卖出合同的同时,再卖出或买进远期外汇合同,两笔交易币种相同,汇率不同,方向相反。

掉期交易与上述三种方法的区别在于,前者两笔方向相反的交易同时进行而后者是在已有的一笔交易基础上作方向相反的交易。

(五)无本金交割远期外汇交易(NDF)

NDF是一种场外的金融衍生交易工具。

该交易基于交易双方对汇率的不同看法,由银行充当中介机构签订非交割远期交易合约,确定远期汇率、期限和金额,合约到期时按远期汇率与实际汇率的差额进行交割清算,与本金金额、实际收支毫无关系。

结算的货币是自由兑换的货币,如美元。

NDF产品最显著的特点就是无须对本金进行交割。

例如,某国内企业向外国客户销售一笔商品,合同规定在4个月后完成货款200万美元的结算,目前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为6.2594。

未防止4个月后人民币升值带来的损失,该企业可与银行签订协议,约定汇率6.1594。

三个月后,市场汇率为6.1146。

那么企业可以如数的收到1231.88(200×6.1594)万人民币,另外向银行支付20万美元的差价。

这样企业就可将由于汇率变动而产生损失固定在一定范围内。

三、利用金融衍生工具进行外汇风险管理应注意的问题:

央行近几年的数据显示,我国出口企业还不能够充分利用金融衍生工具的保值功能进行外汇风险的防范工作。

国内企业应该进一步加强对金融知识的学习,深入研究金融衍生工具的运行规律及应用方法。

要注意到不同金融衍生工具的特点,根据企业的财务状况、抗风险能力等因素选择合适的工具。

另外企业要进行详细准确的财务核算来确定风险管理成本、风险损失和报酬之间的利害关系。

企业也可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金融衍生工具的组合,来充分地满足规避外汇风险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