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外,自11月1日起实施的《促进个体工商户发展条例》针对当前个体工商户发展面临的突出困难,作出了有针对性的制度安排。
一系列切实措施是市场主体的“及时雨”,也成为稳定就业的“助推器”。
目前,我国市场主体超过1.6亿。
这个尺度有多重要?简单来说,它们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基础,承载着7亿多人口的基本就业岗位。
1.6亿多市场主体的背后,是大量的就业岗位和千家万户。
稳定市场主体,可以保持社会自我造血,为城乡居民带来稳定的工作岗位和收入,为持续改善民生提供可靠保障。
因此,面对不断加大的下行压力,今年以来,稳定的市场主体得到了超常规、强有力的政策支持,退税、缓缴社会保险费、减租、减免水电费等大规模帮扶措施解了燃眉之急,为市场主体发展“留得青山”。
在1.6亿多市场主体中,有4800万中小企业,1亿多个体工商户。
与大型企业相比,中小型微型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规模更小,抗风险能力更弱,更容易受到疫情影响。
多种因素叠加,其面临的困难明显增多,解决资金问题的紧迫性与日俱增。
政策精准,今年新的税费综合扶持政策就是针对这个群体的,小微企业成为增值税先征后返的受益者。
今年以来,在已退税的纳税人中,小微企业数量占93.1%,退税总额9178亿元,占比39.7%。
援助措施取得稳步成效,有力支持了市场主体进一步摆脱困境,为就业形势基本稳定提供了支撑。
数据显示,1-10月,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平均为5.6%。
10月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5%,与上月持平。
留在市场主体的青山,才能收获经济社会发展的活力。
接下来,要创造良好的政策和制度环境,提高企业走出经营困境、实现更好发展的能力,努力稳定当下,给企业一个喘息的机会。
更多着眼于市场主体的政策措施需要及时跟上,稳定预期,坚定企业对未来发展的信心,在风雨洗礼中焕发新的活力,确保就业稳中有升。
一个接一个出台应对措施,既是今年的预期目标,也是中国应对未来艰难挑战的重要准备。
从这个角度来看,上述一系列政策方向,利在当下,利在长远,需要持之以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