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技术的发展使得信息传播更加便捷、迅速,每个微信用户都可以是信息的传播者与接受者,关于信息的审核控制也相应变得弱化很多,在这样的情形之下,各种信息鱼目混珠,难辨真假。
这就会在很大程度上颠覆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意识,对于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产生影响[2]。
1.微信减弱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传统教学效果
在先前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主要是老师进行思想灌输,有针对性地进行思想政治教学,教学内容明确,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也带有一定的强制性,而微信技术的出现则使得学生能够更加自由地接触各种信息,甚至是不良言论、反党言论等,再加上不是所有大学生都具备辨别信息真伪的能力,这就会对于大学生的价值观念产生影响,进而影响到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效果。
2.微信弱化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地位
在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中,主体既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动着也是实施者,在教学中起着主导作用。
而随着微信技术的发展,大学生都开始注重自我思想的发展,同时也能够更加容易接受到新思想的熏陶,学生自身也可以成为思想政治的主体,这样就使得思想政治老师在信息方面失去了优势,在思想政治教学中更加难以管理学生,使得学生都接受统一的思想。
因此微信技术的发展对于大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培养产生了极大的挑战。
由于传统思想政治不再具备占据主体地位的权威性,因此也就使得传播思想政治思想的教师也相应失去了主体地位。
3.微信发展下校园网络舆情更加难以控制
微信技术的出现使得信息传递由双向变得更加单向化,因为每个人都可以是信息的传播者,而别人在刷微信朋友圈动态时则会接受到这种信息,而信息浏览者如果再继续进行转发时,信息会像细胞分裂一样快速传递出去。
而一种思想一旦以这样的速度传播出去之后就会迅速占领人群,大众都具有普遍的附和、跟随心理,最终在人群中形成统一的思想。
在这样的情形之下,高校网络本身所具备的信息渗透融合、传导教育、激发、预测等作用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受到限制,校园网络舆情也就变得更加难以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