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在我国金融业改革不断深化的背景下,我国融资租赁业进入了蓬勃发展的新时期,企业数量和资产规模大幅增加,租赁业务范围逐步扩大,经营管理和风险控制能力得到快速提升。

我国融资租赁行业总体规模不断提升,截至2014年底,融资租赁企业总数超过2000家,增长速度为100%。

融资租赁合同余额超过3万亿人民币,增长速度超过50%。

而预计未来在“十三五”乃至更长一段时期内,我国融资租赁行业将保持持续快速增长的发展态势。

不过,《报告》也指出,我国融资租赁行业与商业银行、信托、保险等传统金融行业仍有较大差距。

我国融资租赁市场渗透率远远低于欧美发达国家15%~30%水平,这充分反映了融资租赁这一金融工具服务实体经济服务能力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当前我国融资租赁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租赁企业融资渠道单一、缺乏完整产业链、监管制度不健全、专业人才匮乏、缺乏配套政策支持等诸多问题。

《报告》着重提到,我国对融资租赁业的政策扶持力度远不及欧美等融资租赁业发达国家,这突出表现在3个方面:

首先,缺乏配套政策支持。

中央政府至今未出台专门针对融资租赁业的发展规划,而部分地方政府虽然出台了推动租赁业发展的优惠政策,但存在政策零散、力度不够等问题。

其次,缺少完善的税收优惠政策支持。

国外发达国家融资租赁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政策支持就是来自于税收优惠领域,我国财税部门尚未制定专门针对融资租赁业发展的税收优惠政策。

最后,缺乏保险政策、信贷政策等综合优惠政策支持。

如在融资租赁承租人和出租人所办理的保险中没有体现政府的专门政策支持;又如,当前信贷政策无法满足融资租赁业,这一资金密集型产业发展所需的巨大融资需求等。

结合我国租赁市场发展阶段、国内外经济环境,《报告》提出了推动融资租赁业发展的7点政策建议:

一是应多渠道解决租赁企业的融资问题;

二是应探讨建立行业监管的部际协调机制;

三是应进一步加大对租赁行业的政策支持力度;

四是应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自律作用;

五是应积极推动建立融资租赁登记制度;

六是应加快融资租赁专业人才的培养;

七是应鼓励部分地区开展“先试先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