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7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13部门发布的《关于推动智能建造与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推进数字化设计体系建设,统筹建筑结构、机电设备、部品部件、装配施工、装饰装修,推行一体化集成设计。

积极应用自主可控的BIM技术,加快构建数字设计基础平台和集成系统,实现设计、工艺、制造协同。

各地纷纷推出创新举措,不断提升数字化设计水平。

重庆市提出从2021年起,主城都市区政府投资项目、装配式建筑工程项目等均采用BIM技术,并通过项目管理平台提交BIM模型,完成设计管理、施工许可、竣工验收等环节的数据交互。

深圳市福田区引导建设单位在工程咨询、设计、施工、监理等招标文件中明确采用BIM技术的具体要求,在合同中约定应用深度和提交成果,投标评审专家组中应有BIM专项评审专家。

湖北省调整应用BIM设计的取费标准,适度增加工程数字仿真等施工技术措施费,并将应用BIM技术作为项目申报省优、国优工程等相关奖项的重要条件。

上海市黄浦区对符合要求的BIM技术应用示范项目给予一定财政补贴,其中专家评审等级优秀的补贴10万元,专家评审等级良好的补贴8万元,专家评审等级合格的补贴5万元。

厦门市推荐“数字工匠”建设行业BIM技能竞赛获奖人员申报“技术能手”“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称号。

BIM技术始于设计,却不止于三维设计软件,它集成设计、施工、运维等全生命周期建筑数据和业务流程数据,为各阶段的业务决策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撑,在后续方案的对接、展示、成果交付等阶段均以BIM模型为主要载体,不断丰富和优化建筑模型。

在以信息技术为载体的大数据时代,智能建造为建筑业的转型升级提供了有效途径。

数字化设计在不断发展下应运而生,是建筑业突破传统设计模式的一次飞跃。

伴随数字化转型,建筑业将焕发新的活力。

数据来源:中国建设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