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多的议论就是,不是一直在说减税吗?减到哪里去了,从结果看来,减税并没有落到实处,看来是以减税为名,行增税之实吧。
作为一个业内人士,我当然清楚今年出台了若干税收优惠政策,虽然力度有强有弱,但肯定都是减收因素。那为什么会出现减税政策频出,收入却不减反增的“怪”现象呢?
那是因为,税收收入虽然和政策紧密相关,但税收政策不是唯一的决定因素,影响税收收入的因素至少包括以下四个:
一是税收政策变动。不能说今年出台的政策都是“假”优惠,只能说减收的幅度有企服快车小,比如印花税减免肯定影响力就不会太大,而增值税降低税率的减税力度则惠及所有企业。据测算,仅增值税降低税率减税规模就达到4000亿元,其他优惠政策预计减税规模是600亿元。
二是经济发展影响。根据统计国家统计局数据,今年上半年我国GDP总量41896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6.8%。,即使仅以GDP衡量经济发展也有失偏颇,但目前这个指标依然是反映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指标。经济增长会促进税收增收,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所以,这是一个税收收入增长因素。
三是通货膨胀影响。目前看到的数据是2018年7月通货膨胀率是2%,经济学家认为,温和的通货膨胀是有利于经济发展, “是经济发展必不可缺的润滑剂”。在长期存在通胀的情况下,税收收入也会必然随之增长。这也是一个税收收入增长因素。
四是征管力量加强。征管力量加强听起来很官方话,通俗讲,就是原先没有能力收到的税,现在有能力收上来了,可以说,这是一股不容小觑的力量。金三的大数据分析,信息比对,让原来税务机关发现不了,被漏掉的税,一点点展现出来,想一想增值税发票的管理,最早是手工票,现在不但有开票系统,而且今年还要求必须填写商品编码管理,这基本上让虚开发票无所遁形,被暴露的可能性大大增加。
可以这么说,以前的征管是广种薄收,现在的征管是种一颗收一颗,今后也许会基本做到颗粒归仓。而且要注意,金三的管控是双向的,不仅仅能约束纳税人,同时也能约束税务干部,曾经被人诟病的人情税、关系税已经一步步失去了存在的土壤。
总结
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以上四个影响因素,一个是减收,三个是增收,增收因素的力量是明显大于减收力量的。
这也就是为什么税收政策一直是减税,但税收收入却连年增加。当然这也说明,减税的力度还不够大,还不能超越增收的力量。
这三股增收的力量,我们不能或者说也并不希望让它们降下来。比较可行的办法,只能是继续出台减税政策,唯有以一挡三之时,税收收入才会不那么高歌猛进。
一辆100迈高速行驶的汽车想完全停止,需要40米的制动距离。大家可以想象,税收收入要从一路狂奔到缓步前进,再到大家期望的下降态势,我估计怎么也得三四年吧。
中国大陆
美国
日本
韩国
新加坡
英国
德国
BVI
开曼
澳大利亚
加拿大
中国澳门
中国台湾
印度
法国
西班牙
意大利
马来西亚
泰国
荷兰
瑞士
阿联酋
沙特阿拉伯
以色列
新西兰
墨西哥
巴西
阿根廷
尼日利亚
南非
埃及
哥伦比亚
智利
秘鲁
乌拉圭
比利时
瑞典
芬兰
葡萄牙
加纳
肯尼亚
摩洛哥
斐济
萨摩亚
巴哈马
巴巴多斯
哥斯达黎加
毛里求斯
塞舌尔
百慕大
巴拿马
伯利兹
安圭拉
马绍尔
厄瓜多尔
记账报税
税务筹划
一般纳税人申请
小规模纳税人申请
进出口退税
离岸开户
商标注册
专利申请
著作权登记
公证认证
电商入驻
网站建设
VAT注册
ODI跨境投资备案
许可证办理
体系认证
企业信用
高新技术企业认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