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项税额转出是指企业在购进货物、劳务、服务、无形资产或不动产等时,由于各种原因(如非正常损失、改变用途等)导致其进项税额不能从当期销项税额中抵扣,而应计入当期损益或相关资产成本的情况。以下是几种常见情况下的进项税额转出分录:

1. 货物用于集体福利和个人消费

当企业将购进的货物用于集体福利或个人消费时,其对应的进项税额需要从已抵扣的进项税额中转出。

会计分录为:借:应付职工薪酬——职工福利费贷:原材料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

2. 货物发生非正常损失

非正常损失包括货物被盗、丢失、霉烂变质等,这些损失所对应的进项税额也需要转出。

会计分录为:借: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流动资产损失

贷:库存商品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

3. 在产品、产成品发生非正常损失

类似地,如果在产品或产成品发生非正常损失,其对应的进项税额同样需要转出。

会计分录为:借: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流动资产损失

贷:库存商品——产成品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

4. 纳税人适用一般计税方法兼营简易计税项目、免税项目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购进的货物或劳务既用于应税项目又用于简易计税项目或免税项目,且无法准确划分,则需要按照相关规定进行进项税额转出。

会计分录为:借:管理费用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

5. 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发生应进项税额转出

如果固定资产或无形资产发生应进项税额转出的情况(如改变用途不再用于应税项目),也需要进行相应的会计处理。

会计分录可能涉及固定资产科目的借方和应交税费科目的贷方。

6. 取得不得抵扣进项税额的不动产

对于取得时即不得抵扣进项税额的不动产,其进项税额也需要在会计上进行转出处理。

会计分录类似固定资产的进项税额转出处理。

7. 购货方发生销售折让、中止或者退回

如果购货方发生销售折让、中止或退回,且已抵扣的进项税额需要转出,会计处理会涉及银行存款、长期待摊费用等科目的调整。

会计分录(具体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借:银行存款贷:长期待摊费用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

8. 待抵扣进项税额转出

对于辅导期一般纳税人,在取得增值税抵扣凭证时,需要将待抵扣的进项税额转出。

会计分录为:借:应交税费——待抵扣进项税额贷:银行存款转出时:借: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贷:

应交税费——待抵扣进项税额

9. 专票进项税额转出

如果企业购进的货物或应税劳务改变用途,如用于非应税项目、免征增值税项目、集体福利或个人消费等,需要将已抵扣的进项税额转出。

会计分录为:借:在建工程应付职工薪酬(应付福利费)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

10.企业在财产清查中发现的库存材料物资、产成品等盘亏

借:待处理财产损溢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

主营业务收入库存商品等

注意事项

  1. 转出原因说明:在进行进项税额转出时,财务人员需要在摘要栏里主要说明转出进项税的原因,如用于不动产在建工程、管理不善导致毁损、用于职工福利等。

  2. 合规性:企业在处理进项税额转出时,应严格遵守税法规定和会计准则要求,确保会计处理的准确性和合规性。

  3. 税务申报:在税务申报中,企业需要在增值税纳税申报表中反映进项税额转出情况,具体填写在“进项税额转出”栏中。根据转出的原因和税务规定,可能需要提供相关的证明材料。

  4. 调整报表:如果进项税额转出涉及到调整资产负债表中的资产价值,企业还需要相应地调整资产负债表中的相关项目,确保财务报表的准确性。

以上是进项税额转出的常见分录和处理方法,企业在实际操作中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相应的会计处理,并确保合规性和准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