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营改增”,通俗来讲,就是把产品和服务一并纳入增值税的征收范围,不再对“服务”征收营业税,以前缴纳营业税的应税项目改成缴纳增值税。而增值税就要求纳税人只需对产品或者服务在本环节的增值部分缴税。那么,营改增后还有地税局吗?下面跟着小编一起来详细了解一下。
一、营改增后还有地税局吗
营改增后还有地税局。营改增后,以下15种税由地税机关负责征收:
1、纳税人销售其取得的不动产的增值税;
2、其他个人出租不动产的增值税;
3、企业所得税(地方国有企业、集体企业、私营企业缴纳的企业所得税);
4、个人所得税(不包括对银行存款利息所得征收的部分);
5、资源税;
6、印花税;
7、城市维护建设税(不包括由国家税务局系统负责征收的部分);
8、房产税;
9、城镇土地使用税;
10、耕地占用税;
11、契税;
12、土地增值税;
13、车船税;
14、烟叶税;
15、地方税的滞纳金、补税、罚款。
二、营改增的特点
首先,营改增避免了营业税重复征税、不能抵扣、不能退税的弊端,实现了增值税“道道征税,层层抵扣”的目的,能够有效降低企业税负,增强企业发展能力。
从理论上来讲,从一项商品的源头到最终销售,生产、流通环节链条越长,营业税交的次数越多。如果(总交易金额*营业税率)大于(最终产品价格*增值税率)的话,营改增就能降低企业的税负。
从营改增的试点过程可以看出,大部分试点地区,都有较为明显地减少税负情况。来自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的数据显示,2024年,试点地区共为企业直接减税426.3亿元,整体减税面超过90%。其中,以中小企业为主体的小规模纳税人减税力度更大,平均减税幅度达到40%。
三、营改增税率怎么算
1.税率:增值税16%标准税率,10%和6%两档低税率。
2.计税依据:纳税人计税依据原则上发生应税交易取得的全部收入。对一些存在大量代收转付或代垫资金的行业,其代收代垫金额可予以合理扣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