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重庆市破获“潲水油”案。据报道,其产销链横跨川渝等6个省市,回收的“潲水毛油”获利能达百倍。报道还指出,“潲水油”多项指标可达到或接近食用油标准,难以检测。
所谓“潲水油”,其实就是地沟油的一种。目前,地沟油流向餐桌危害健康之事频频进入人们的视野。针对检测难的问题,我们应该建立什么样的检测标准?如何依靠专利寻求具有经济效益的地沟油转化途径,成为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检测方法 亟待规范
“如果不从源头上抓起,建立规范化的检测标准,我们将很难看到地沟油从餐桌上彻底消失的那一天。”成功研发出地沟油制备选矿药剂综合利用技术的北京科技大学环境工程系教授王化军在接受中国知识产权报记者采访时发出感慨。然而在实际操作中,地沟油的治理却面临无法精确检测的尴尬局面。业内人士向记者透露,地沟油检测具有很高的技术要求,目前,国内外尚未建立科学可行的地沟油检测方法。
记者在国家知识产权局的网站上以“地沟油检测”作为关键词进行搜索查询,结果显示共有9种地沟油检测装置或方法专利。这9种检测技术的原理主要为2类:
电导率检测法和光波检测法。但由于地沟油的检测标准是对照正常食用油制定,按照标准化指标去检测,地沟油的酸价等指标也可能符合标准,因而检测难题并未真正解决。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副教授沈群表示,目前地沟油检测方法虽然较多,但是由于不同来源地沟油特点不同,因而存在不能用一种检测方法检测所有来源的地沟油的缺陷。有的检测方法误差较大,有误判的可能。如果地沟油掺入含量较少时,往往检测不出来。
对此,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副院长、北京理化分析测试中心主任、北京市食品安全专家委员会委员刘清珺呼吁,国家质检部门应该形成一个对地沟油的统一规范性检测方法,向各个检测机构推广,方便鉴别筛查地沟油。
合理利用 探索途径
建立检测制度让地沟油远离餐桌固然重要,但依靠新技术实现地沟油变废为宝,让企业获得经济效益以合理疏导也不失为好办法。目前,一些企业正试图通过技术创新寻求合理有效利用地沟油的新途径。
福建卓越新能源发展有限公司就是一个成功的例子。他们利用自主研发的工艺技术,成功地从废弃的动植物油中提炼出了生物柴油,并在国内率先实现了产业化。目前,该公司已获得废动植物油纯化处理装置(申请号: CN200620081063)、生物柴油连续生产装置(申请号: CN200620081061)等10件发明专利或实用新型专利。
此外,王化军等研发的地沟油制备选矿药剂综合利用技术可利用地沟油生产用于选矿的脂肪酸和脂肪酸钠,而且不会产生二次污染。王化军向记者介绍到,脂肪酸是矿物加工工程专业最常用的一类选矿捕收剂。目前在利用废弃原料制取矿物脂肪酸类捕收剂的研究中,主要利用炼制植物油、酸化油生产过程中抛弃的下脚料或中间产物,利用地沟油制备脂肪酸类捕收剂尚不多见。
据悉,北京科技大学2009年就已开展了用地沟油分解的脂肪酸作为选矿捕收剂的研究工作,并取得了满意的试验结果。目前该项技术已开始在部分钢铁企业应用,并正在申请中国专利。有关专家认为,该项技术对于避免环境污染、降低选矿成本、减少食品安全威胁等方面都将具有重要意义。
王化军对记者表示:“如果能够从餐厨垃圾处理入手,综合处理与利用餐厨垃圾及地沟油,能够显著降低地沟油生产混合脂肪酸类捕收剂的生产成本,有利于其推广应用,同时,还能够彻底解决地沟油的问题,意义重大。但由于市场上供应的地沟油价格已经超过每吨几千元,再加工成混合脂肪酸类捕收剂成本高,推广应用阻力大,需要政府的支持。”
中国大陆
美国
日本
韩国
新加坡
英国
德国
BVI
开曼
澳大利亚
加拿大
中国澳门
中国台湾
印度
法国
西班牙
意大利
马来西亚
泰国
荷兰
瑞士
阿联酋
沙特阿拉伯
以色列
新西兰
墨西哥
巴西
阿根廷
尼日利亚
南非
埃及
哥伦比亚
智利
秘鲁
乌拉圭
比利时
瑞典
芬兰
葡萄牙
加纳
肯尼亚
摩洛哥
斐济
萨摩亚
巴哈马
巴巴多斯
哥斯达黎加
毛里求斯
塞舌尔
百慕大
巴拿马
伯利兹
安圭拉
马绍尔
厄瓜多尔
记账报税
税务筹划
一般纳税人申请
小规模纳税人申请
进出口退税
离岸开户
商标注册
专利申请
著作权登记
公证认证
电商入驻
网站建设
VAT注册
ODI跨境投资备案
许可证办理
体系认证
企业信用
高新技术企业认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