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摩擦长期僵局后迈出关键一步,出海企业真正迎来“春天”!据央视新闻报道,中美经贸高层会谈5月10日至11日在瑞士日内瓦举行,已经取得实质性进展,双方一致同意建立中美经贸磋商机制。
中美关税缓和,企业出海路在何方
在刚结束的中美瑞士会谈中,双方宣布“阶段性互降关税”!那么既然暂时停歇,老板们是不是就不需要出海、借道那么麻烦那么折腾了呢?!
不,恰恰相反!正因为是暂时的停歇,你才更应该趁着现在的喘息之际抓紧时间布局你的“planB”!
1、“政策平静期”,恰恰是你抢占战略高地的窗口期!
互降关税,看上去是“缓和”是“喘息”!但结构性脱钩并没有任何改变!“去中供应链”的方向也没有改变,2025年美国大选后遗症变量巨大,任何协议都可能被推翻被重新定义被单方面驳回!
你今天看到的是“喘息”,但明天可能面临的是:“新技术出口管制”“特定行业纳入敏感品清单”“等多个出口产品领域的进一步封锁”!
真正明白的企业家,在这种“缓和期”,不仅不收缩,反而是布局“全球中立节点”的好时期——东盟就是其中最稳妥的一块跳板。
2、“Made in Malaysia”不仅是地点的切换,恰是你市场份额的重建!
今天的全球产业链,不再只是追求最低成本。而是:供应链可控!产地标签中立!
如果你继续100%国产制造,对外资客户而言,就是“关税风险”;你哪怕只把最后组装、功能测试、标签包装放在东盟等国家,你拿到的就是:
RCEP以及CPTPP的订单!与东盟—美贸易协议加持的原产地证书;进入美欧日市场的“身份豁免权”;加更稳定的结算、物流、海关通关效率!这样一来,你不仅没有抛弃国内的生产力,而是布局了一个“可转身的身份”,帮你保利润、保客户、保融资能力。一个非常恰如其分的"planB"
出海东南亚选择哪些国家
在中美贸易缓和的背景下,东南亚作为承接产业链转移和规避贸易风险的重要区域,以下国家具备突出的投资优势,可结合产业类型和政策特点进行选择:
1、越南
越南制造业优势:劳动力成本仅为中国1/3-1/2,电子产业和纺织业集群成熟,吸引立讯、歌尔等企业设厂。越南与欧美签署多项自贸协定,出口关税优势显著,尤其适合对美出口导向型企业。
政策红利:经济欠发达地区可享企业所得税“四免九减半”优惠,北宁省工业区前4年全免、后9年减半。
风险提示:核心城市土地成本较高,需关注劳工成本上升趋势。
2、泰国
泰国产业定位:东盟第二大经济体,汽车制造产业链完善(被称为“东南亚底特律”),新能源汽车布局潜力大。2023年中国对泰出口激增28%,供应链响应速度快。
税收优惠:工业区企业所得税减免长达8年,RCEP原产地规则助力关税优化。
限制条件:外资在皇室关联产业持股受限,需规避敏感领域。
3、印度尼西亚
印度尼西亚资源与市场:东南亚最大经济体,镍矿等金属资源丰富,中资企业布局矿产加工(如青山工业园)。人口红利显著,电商、消费电子需求旺盛。
政策支持:“创造就业法案”简化外资审批,巴淡岛自贸区允许100%外资持股,叠加进口设备免税。
挑战:雅加达最低工资水平较高,需平衡成本与市场潜力。
马来西亚成熟度优势:基础设施完善,政策透明度高,适合设立区域总部。依斯干达经济区提供10年免税期,电子、汽车产业生态成熟。
税务协同:通过注册新加坡公司可降低股息预提税,柔佛州土地成本仅为中国沿海1/5。竞争领域:
高附加值产业(如半导体封装)和跨境服务(物流、金融)。出海东南亚配套策略与架构设计
税务枢纽:通过新加坡控股公司搭建投资架构,利用新越、新马、新印尼税收协定降低预提税。
特殊经济区:优先选择印尼巴淡岛(电子集群)、越南北宁(毗邻河内科技走廊)、马来西亚依斯干达(免税期+产业协同),最大化政策叠加效应。
供应链布局:劳动密集型产业(纺织、电子组装)首选越南、泰国;资源加工型产业(矿产、能源)聚焦印尼;技术密集型产业(精密制造、新能源)可结合马来西亚柔佛和泰国东部经济走廊
中国大陆
美国
日本
韩国
新加坡
英国
德国
BVI
开曼
澳大利亚
加拿大
中国澳门
中国台湾
印度
法国
西班牙
意大利
马来西亚
泰国
荷兰
瑞士
阿联酋
沙特阿拉伯
以色列
新西兰
墨西哥
巴西
阿根廷
尼日利亚
南非
埃及
哥伦比亚
智利
秘鲁
乌拉圭
比利时
瑞典
芬兰
葡萄牙
加纳
肯尼亚
摩洛哥
斐济
萨摩亚
巴哈马
巴巴多斯
哥斯达黎加
毛里求斯
塞舌尔
百慕大
巴拿马
伯利兹
安圭拉
马绍尔
厄瓜多尔
记账报税
税务筹划
一般纳税人申请
小规模纳税人申请
进出口退税
离岸开户
商标注册
专利申请
著作权登记
公证认证
电商入驻
网站建设
VAT注册
ODI跨境投资备案
许可证办理
体系认证
企业信用
高新技术企业认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