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跟朋友聊了很多,信息、技术、职业、和现在做的事情财务审计。
最近很多朋友找我求工作,很多朋友咨询未来如何发展。
很多朋友在企业和事务所之间犹豫不觉。
也有事务所的同事在讨论,工作近十年,这种高不成低不就的,怎么选择和发展?
在我看来,不管你如何选择,结果都一样,也许只是表现形式的差异而已。
对于职业发展,你有没有认真的想过,未来五到十年,你要做什么?有什么事情,是值得你未来五到十年为之努力的?
我们做财务的,做审计的,视野的局限性是制约我们发展的最重要的坎。
比如说做审计,我们每天想的研究的都是这个项目怎么做,这个Q怎么清,怎么回复一系列的反馈。
我们所看到的,只是一个面,很小很小的一个面。
一个审计项目就如同地上的一块石头,我们一直在专研细节,纹理,材质,数字,逻辑。但是你可能根本不知道这个石头的形状,大小,位置。
你只有站在更高处,才能看清石头所处的位置,周边的环境,远处风吹来的方向,石头会不会被吹走,会被吹向哪一个方向。
风的方向,就是未来你要走的方向。
方向错了,回头只会越来越难。
我们每天只盯着今天、明天,今年、明年。但是你只有看的更远,你能够判断出未来5-10年是怎么样的工作场景,未来你才能更容易立足。否则就只能被动的跟随。
不管是企业,或者事务所。任何选择都没有错,关键在于你靠什么能够立足。
我前些时间,对朋友说过,我说我现在虽然开了公司,也在讲课,但是这只是为了应对现阶段的生存,我并不想向所有的咨询公司或者事务所一样,开一间事务所,接更多的业务,或者讲更多的课,这并不是我想做的。
朋友不理解,那么你到底想做什么?
因为国内有众多的事务所和咨询公司,也众多的讲师,我和他们没有区别,甚至跟很多知名企业、讲师和专家对比,我也没有什么优势。即使我在行业内做出一定的规模,也是可以被替代的,而且未来也许会很快被替代。
这种事情,是短浅的,只是应对我现实生存的,而不是我未来十年想做的事情。
有这么一个故事,一个特别牛的技术员,真的是技术大牛,但是却一直毫无成就,专业能力超强,但是开发出的产品却总是很快就被替代或者淘汰。
专业技能只是基础,人生就如同打仗,不管你的枪法有多么准,想打胜仗,首先靠战略,其次看战术。所以战争中,首先要抢占制高点,站在制高点上,才能看清楚整个局势和布局,哪里部署陆军,哪里部署空军,先攻占哪里,后攻打哪里。
不管是在做审计项目,还是在做职业规划,都是一场一场的小战役,想拿下,就必须找到制高点。
对于审计项目来说,这个制高点,就是要站在足够高的角度去看待这个项目,行业,市场,竞争,未来发展,这时候你才能胸有成竹,纵览大局,风险自然可以把握,然后才是细节的核查。
对于我们自己来说,比如我们现在经常提到的财务智能化,审计信息化。之前很多朋友都提到,机器代替人力,产生了惶恐。
这种惶恐是盲目的,如果你能遇见到未来的智能财务是一种什么样的工作场景,未来的审计将会是一种什么样的智能工作场景,那么这就是你为之努力的方向,不是让你去开发这个场景,而是你现在就可以有遇见性的学习和专研未来这个场景下所最需要的专业技能。
比如如果底稿可以被替代,你再研究那些Excel的意义在哪里?就算研究Excel,研究也应该是背后的逻辑和原理,商业模式等等,也不是填数字本身。
这种判断力,不是网上看一些新闻,听一些概念就能判断的,它需要长期的积累和专研。
你都不知道现在有哪些技术已经被应用,哪些技术已经在大力研究,,机器学习,自然语言处理,区块链的应用,大数据,财务机器人,神经网络等等这些技术适合用于哪些场景行业,不适合应用于哪些,你如果都不知道,所有的讨论和畅想都是没有意义的。
比如我最近半个月,每天吃一顿饭,从早到晚,我一直在写课件。
从培训行业来看,什么中华东奥,或者教英语的新东方,未来的培训一定会有大的变革,我现在做的都只是基础,但是我们要研究的是怎么应用于未来的模式。
未来的培训,一定是更务实的,AI的出现会给教育带来更多的机会。小孩子学历史,可以给你一个空间让你与秦始皇面对面。想学习天文学,就可以给你一个空间让你去天上摘星星。
所有的教育都会变得空间性和立体性思维,比如我们的财务审计,我们学数学都是一样的。
现在学习高等数学,除了被一堆公式解题以外,也不知道有什么作用。安慰一下自己,说可以锻炼自己的脑子。
而未来的教育培训,可以给你一个立体的思维,让你在学习过程中就能够面对面的体会这些公式和内容在实际生活工作中的应用,给你一个最直观的连接和体会。
比如我们学习审计,或者财务管理,有同事之前说,财务管理只是学了应付考试,实际中,根本用不到啊。
那是因为你只是会被公式和解题,你压根不知道这些公式的意义。未来它也会给你一个感官的连接,在教学中,就能通过感官让你学习到它真正的应用。
我不是搞技术的,那么我所研究的所有课题和课件,一定是与未来实务相结合的,我在一步步的改进和探索,如果出现新的技术,就可以直接植入,即使不植入,也会带来更有价值的内容。
因为现在的培训太多了,好像每个人都可以讲课,但是真正有价值和有用的课程,真正能够实务价值的课程,几乎没有。
再说事务所和企业,从我的经历来说,当初去五百强,只是为了学习。跳出五百强,也是为了实现目标的必然经历。
前十年,我的目标是专业基础的扎实牢固,于是我成了现在这般。后十年,我会大概花五年的时间专研和提高新的内容,
我每天跟很多人交流,与人的交流,更要具备判断力。
世界五百强企业的大CFO只有那五百个人,事务所的合伙人只要不退休,你的几率就很小。所有的成熟企业,或是四大,进去之后,你都是一颗螺丝钉,所以我进事务所,或者五百强,学习都是我们的最终目的。
应付工作是毫无意义的,想当将军和指挥员,也必须从战士做起,从前线冲锋士兵,一步步走向司令指挥部。
而未来,还会诞生新的马云、马化腾们,也许他们现在还在默默无闻,甚至也许他们还在读书和专研。
如果你结识到像马云一样丑的人,马化腾一样说话都说不利索的人,你能发现这是未来的大佬嘛。
这需要判断力,这种判断力,也是需要多年的功力的积累的。有这样的一个合作者,或者跟随为之工作,未来的天下也许也会是你的。
我也常常反思,想不通的时候就开始写课件。
当你在工作中迷茫无助,或者选择困难的时候。
多想想,未来十年,你要做什么。
要学会看大方向,方向对了,哪怕走几步回头路,也能走到正确的地点。
就像几年前的房地产,现在的科技热,钱往哪里走,哪里就会成为趋势。
一切趋势和方向没有对错,它都是人为制造出来的,因为有钱进去,就可以催生更多力量投入。
一切都是资本的催生物,就如同瑞幸咖啡这种看起来毫无核心的产品都可以迅速上市一样。
大方向、判断力、终局观,预见力。
这是我们财务和审计最应该具备的,但又是缺乏的,因为我们从工作第一天起,就被我们的工作习惯,限制住了我们的思维。
中国大陆
美国
日本
韩国
新加坡
英国
德国
BVI
开曼
澳大利亚
加拿大
中国澳门
中国台湾
印度
法国
西班牙
意大利
马来西亚
泰国
荷兰
瑞士
阿联酋
沙特阿拉伯
以色列
新西兰
墨西哥
巴西
阿根廷
尼日利亚
南非
埃及
哥伦比亚
智利
秘鲁
乌拉圭
比利时
瑞典
芬兰
葡萄牙
加纳
肯尼亚
摩洛哥
斐济
萨摩亚
巴哈马
巴巴多斯
哥斯达黎加
毛里求斯
塞舌尔
百慕大
巴拿马
伯利兹
安圭拉
马绍尔
厄瓜多尔
记账报税
税务筹划
一般纳税人申请
小规模纳税人申请
进出口退税
离岸开户
商标注册
专利申请
著作权登记
公证认证
电商入驻
网站建设
VAT注册
ODI跨境投资备案
许可证办理
体系认证
企业信用
高新技术企业认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