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DIC状告普华永道在担任殖民银行审计期间,未充分履行审计职责,未能发现殖民银行约10亿美元的资产实际并不存在,或已分文不值。

而事实上,这是TBW创始人李·法卡斯和殖民银行高管相互串通作案造成的结果。

但原告认为,作为殖民银行的审计,普华永道难辞其咎。

直到金融危机将串通案暴露之前,普华永道在2002~2008年间,每年都为殖民银行出具了“无保留意见”,实际上是对殖民银行的财务状况“诚实度”背书。

2009年殖民银行倒闭以后,FDIC因此损失高达30亿美元。

此次诉讼索赔额高达55亿美元,在普华永道发展历程中“史无前例”。

因此,很多人认为,普华永道将遭遇“生死之战”,整个审计行业也会因此案件的最终判决结果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实际上,此案的判决结果可能会造成审计行业进入“危机清算”,审计师的职业责任也需要重新定义,但对于普华永道来说,此次诉讼还远远达不到“生死存亡”的地步。

一直以来,对从事审计的会计师事务所“未尽责”的指控并不少见。

每当涉及公司破产或债权人利益受损时,指责外部审计机构的声音始终存在。

对于普华永道的此次诉讼,有业内人士分析,审理该案件的核心是,明确审计工作是合理保证和有限保证,而非绝对保证。

原则上,审计师保证严格按照当地的审计准则进行了必要的审计程序,并且在执行中没有重大疏漏就可以了,管理层舞弊和错报本身并不能证明审计师有过错。

普华永道此次诉讼案的背景,就是被审计的殖民银行和TBW的高层之间相互勾结作假。

他们才是这次事件的主要责任方,而普华永道并没有参与其中。

此次案件的关键点在于,普华永道是工作疏忽导致没有及时发现问题,还是工作人员已知TBW和殖民银行的问题,但没有予以发布。

如果普华永道能够证明自己履行了审计流程并且没有故意做假账,那最后的赔偿金额和所受的负面影响就会小很多。

实际上,在此次诉讼案件中,普华永道和TBW没有直接的商业关系,也没有专业责任。

根据注册会计师的相关法规,审计师的主要工作是验证会计报表的合规性,而不是侦查舞弊案件。

如果该案例成立,审计师的职业责任范围将再次扩大。

这也提醒监管层,随着经济形态和业务形态的多样化,与时俱进地重新明确审计师的职责范围已经十分迫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