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金色国徽的高新技术企业证书,对企业技术创新实力的肯定,也代表着更多政策和资源倾斜。每年积极争取高新技术企业认证的企业不计其数,但真正获得认证的只是少部分。究其原因,一个重要方面是存在认证观念认识不清的问题。
当前,不少企业对高新技术企业认证存在以下几个误区:
一是重视外在形式,轻视内涵价值。
部分企业将认证视为一种政治任务,或是吸引资源的工具,忽视了认证在检验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方面的意义。此种观念容易导致企业草率应对高新技术企业认证,流于形式,而不能从根本上推动技术进步。
二是急于求成,不重过程考验。
一些企业急于通过认证获取政策红利,求快不求实,注重短期行为表现,而非实质能力建设。殊不知,认证强调持续积累,需要在长期发展中不断完善创新体系。
三是依赖外力,忽视内生动力。
也有企业寄希望于外界帮助和资源支撑,而不是激发内生动力推动自我超越。这种过度依赖外力的心理,不利于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培育。
四是轻视认证力度,缺乏准备。
认证要求较高,部分企业由于轻视其考核力度,在准备上投入不足,导致实力不匹配。要知道,认证过程正是促进企业全面自我检查、找差距、增能力的过程。
因此,企业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转变观念,实现对认证价值的升华:
第一,要正视高新技术企业认证的内涵价值,作为检验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机遇。调整心态,不将认证仅仅视为一种外在机会,而是强化内涵发展。
第二,要重视过程考验,持续推动企业能力建设。不能急功近利,要在长期发展中不断强化创新体系,以实际行动应对认证要求。
第三,要激发内生力量,依靠自身力量推动变革。完善激励机制,打造创新文化氛围,充分调动员工主人翁精神。依靠集体智慧和力量推动企业进步。
第四,要充分准备,主动投入资源进行能力建设。不能掉以轻心,要全面检视企业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以认证要求为导向,持之以恒推进自我优化。
第五,要防止认证成功满足,将之视为新征程的起点。继续保持战略防御思维,反思可能出现的新问题,做好预案。只有不断超越,才能赢得长期竞争优势。
综上所述,企业需要转变高新技术企业认证观念,正确认证的考核价值,在长期发展过程中推动持续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