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审查申请人提交的申请文件是否符合专利法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发现存在可以补正的缺陷时,通知申请人以补正的方式消除缺陷,使其符合公布的条件;发现存在不可克服的缺陷时,作出审查意见书,指明缺陷的性质,并通过驳回的方式尽早结束审批程序。
(2)审查申请人在提出专利申请的同时或者随后提交的与专利申请有关的其他文件是否符合专利法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发现文件存在缺陷时,根据缺陷的性质,通知申请人以补正的方式消除缺陷,或者直接作出视为未提交的决定。
(3)审查申请人提交的与专利申请有关的其他文件是否是在专利法及其实施细则规定的期限内或者专利局指定的期限内提交;逾期未提交或逾期提交的,根据情况作出视为撤回或者视为未提交的决定。
(4)审查申请人缴纳的有关费用的金额和期限是否符合专利法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费用未缴纳或者未缴足或者逾期缴纳的,根据情况作出视为撤回或者视为未提出的决定。
商标权与专利权和版权保护创造性智力成果不同,商标是作为商业活动的标志而受法律保护的,因此,实际使用或者说真实的商业使用是商业标志获得法律保护的必要条件和正当理由。
不在商业活动中使用的文字、图案等,无论设计多么精美,独创性多么高,都不应当给予商标法的保护,而只能作为作品获得著作权法的保护。
因此,真实的商业使用在商标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商标的注册和保护都要考虑商业使用这个因素。
TRIPS协议允许成员将实际使用作为注册的前提。
我们认为,对注册申请人课以声明意图使用的义务,对于抑制抢注和盲目注册,从而提高哈尔滨商标注册申请的质量,减轻主管机关的审查压力,节约行政资源,促进社会和谐有重要的、显而易见的意义。
鉴于我国商标领域的抢注和盲目注册情况严重,建议规定申请人在注册申请文件中须声明对申请注册之商标的使用意图。
可能有人担心这会增加申请人的负担,不利于申请人通过预先注册实施商标战略。
这种担心是想当然。
要求申请人在申请时声明使用意图不会增加申请人的负担,相反,可以提醒申请人根据需要申请注册,避免浪费。
而且,我们不必像美国那样,将实际使用作为注册的条件,而仅仅要求申请人在申请时声明使用意图,这不会影响经营者实施商标战略。
从法律的连续性来看,这项改革与现行商标法也没有冲突,它不过是对现行《商标法》第4条规定的进一步明确。
我国1982年《商标法》第4条规定: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工商业者,对其生产、制造、加工、拣选或者经销的商品,需要取得商标专用权的,应当向商标局申请注册。
1993年和2001年修法时,该条均保持不变,仅根据经济体制改革的发展做了个别文字调整。
该条规定完全可以解释为已经实际使用的商标才可以申请商标注册。
退一步讲,将其解释为申请商标注册应当声明使用意图是无任何问题的。
所以,无论从哪方面权衡,采用该项制度都是低成本、高效益而且不会增加经营者负担的改革措施。
市企业注册流程并不复杂,需要准备好一下几项:
1、公司名称:公司名称拟定由行政区划(市)字号行业公司类型组成;公司名称需准备好5个以上备选,防止核名时不通过。
2、股东:是否都是自然人,股东有没有非的公司或者合伙企业
3、法人:关联企业不可出现异常情况
4、监事:可以由股东担任
5、股权比例:股东的出资比例要确定
6、经营范围:经营范围宜与公司主营业务相匹配,涉及到后续税种核定
7、注册资本:实行认缴制,即按照章程规定的时间缴纳即可
8、数字证书、U盾:个人网银U盾(须当地中、农、工、建和平安银行的),或者个人的CA数字证书;当地公司股东需提供企业数字证书进行电子签名。
9、注册地址:注册地址可能会遭遇地址实质性审查,因此需办理场地使用证明文件(红本租赁合同、居委会出具的场地使用证明等)。
下面我们来看下市企业注册的流程:
1、注册公司全网上流程办理。
这种情况适用于股东没有非的公司或者合伙企业的情况,自然人股东办理数字证书(或银行U盾)用于在线签名认证。
具体的操作流程如下:
(1)登录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网站,点击商事主体登记注册(2)用数字证书登录企业设立申请系统(3)选择“商事主体设立登记”办理进入页面,选择设立的企业类型(4)名称核准。
输入拟设立公司名称字号,系统自动检测名称是否可用(5)提交之后进入企业设立页面
2、股东有非的公司或者合伙企业需要预约到窗口办理,需要验法人和股东的身份证原件。
充分利用知识产权保护为了确保您的营销计划能够充分利用您的知识产权,以下几点值得考虑:
尽早注册或寻求对您的知识产权资产的保护,以便在进行广告和其他促销活动时充分利用您的知识产权。
仔细检查以确保您的SME不会侵犯他人的知识产权。
在这方面,建议在将可能与其他人或企业保护的知识产权相冲突的产品和服务商业化之前进行商标和专利检索。
在您的广告和其他促销活动中使用或参考您的知识产权,以使您的客户和潜在客户了解您的产品和服务的知识产权保护。
监控市场并随时准备联系知识产权律师或官方执法机构,无论您发现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行为可能会损害您的中小企业的利润或声誉(请参阅中小企业应如何解决与知识产权相关的纠纷)。
事实上,知识产权允许您打击未经授权的复制,模仿和其他类型的侵权行为。
国家立法或判例法也可以防止不公平竞争,例如旨在诋毁您的产品或服务的虚假指控,旨在误导公众产品和服务特征的指控以及旨在使您的产品混淆的行为和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