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湘潭讯(记者刘炬通讯员徐美陈旭东)提速、增开趟次,这是国家铁道部针对火车运力不足所采取的对策。然而,挤火车仍然是很多人无法避免的事情,尤其是客运高峰期间。这个让各级官员和专家都头疼不已的问题,却被湘乡市新湘路办事处白托村的农民潘正云想出了对策,他说只要将他发明的火车双层包厢式座位结构用于实际,就“绝对能解决这个难题”!昨日,记者来到湘乡潘正云家,听他兴致勃勃地向记者介绍起了自己的发明成果。
挤火车“挤”出发明念头
潘正云今年66岁,初中毕业后外出做木工、泥工。1981年后,通过自学获得了建筑工程师资格的潘正云开始涉足建筑行业。那么,是什么原因让他萌生出发明火车双层包厢式座位结构的想法?这还得从一次挤火车的经历说起。
“1993年,我从深圳乘火车回湘潭,买的是站票,车上人特别多,连过道、厕所里都挤满了。”潘正云说,“因为太挤,有个男青年手托行李架、脚踏靠背、身体微微弯曲的造型突然让我萌生出设计双层车座的想法。”
回家后,潘正云开始一门心思让自己的想法变成现实。怎么设计才能最大限度地降低成本?变成双层车座后,行李架又如何设计?如何将3.1米高的车厢科学利用?这些难题反复困扰着潘正云。“要解决这些问题,唯有对图纸反复地进行修改和论证。”2010年,他收到了国家知识产权局颁发给他的实用新型专利证书。
花再多的钱,也要让专利转为产品
潘正云研制的专利技术名为“火车客厢座位的双层包厢式座位结构”。昨日,潘正云在家里兴致勃勃地介绍起了他的成果:
“这个发明是在原有车厢不扩大,原有座位和过道不变的情况下,将原有的一层座位设计成双层包厢式座位,使其形成齿形骨架网,上、下层之间还有简易楼梯连接并保证乘客能自然站立和就座。如此设计使车厢空间得到了最充分的利用。”他说,按此设计,在不多占铁路线路和不增加司乘人员的前提下,每节车厢只需投资20万—40万元就可以在原有的基础上增加一倍的座位和运力。
“我现在最大的梦想就是让这一专利转化为产品。”潘正云说,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他至今已经花费了十万元。“我打算再花十万元!”潘正云告诉我们,为了赚取足够的钱来推广自己的专利,今年已经66岁的他承包了120亩地种粮。不管前行的道路有多么艰辛,他说他不会放弃自己的信念,因为这毕竟是能造福广大百姓的好事。
中国大陆
美国
日本
韩国
新加坡
英国
德国
BVI
开曼
澳大利亚
加拿大
中国澳门
中国台湾
印度
法国
西班牙
意大利
马来西亚
泰国
荷兰
瑞士
阿联酋
沙特阿拉伯
以色列
新西兰
墨西哥
巴西
阿根廷
尼日利亚
南非
埃及
哥伦比亚
智利
秘鲁
乌拉圭
比利时
瑞典
芬兰
葡萄牙
加纳
肯尼亚
摩洛哥
斐济
萨摩亚
巴哈马
巴巴多斯
哥斯达黎加
毛里求斯
塞舌尔
百慕大
巴拿马
伯利兹
安圭拉
马绍尔
厄瓜多尔
记账报税
税务筹划
一般纳税人申请
小规模纳税人申请
进出口退税
离岸开户
商标注册
专利申请
著作权登记
公证认证
电商入驻
网站建设
VAT注册
ODI跨境投资备案
许可证办理
体系认证
企业信用
高新技术企业认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