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知识产权局《关于知识产权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指出,扶持小微企业创新发展,支持其创新成果在国内外及时获权。
笔者认为,作为实体经济的重要力量,小微企业如何能在专利申请的数量和质量上有所突破,构建后发技术优势,以下“三找三点”值得相关企业在提交专利申请前思考和借鉴。
首先,找对市场空白点。
现代意义上的专利是市场经济的产物,专利只有从技术走进工厂,从车间走进市场,成为商场中的消费品,才能真正体现它的经济和社会价值。
所以,小微企业在提交专利申请时,应未雨绸缪,充分研究市场结构、消费行为、需求预期,对市场中的现有产品进行比对和分析,以寻找市场空白点和产品缺陷为突破口。
在此过程中,可以选定某个特定的顾客群,或是划定某系列产品的细分区间,或是指定某个特殊地区的市场,或是圈定未来市场潜在需求等,以此为原点,进行纵向和横向的延伸和布局,围绕如何更好服务于某特定目标市场,研究新的成果。
其次,找到对手疏漏点。
兵法常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商场如战场,每一个小微企业都有竞争对手。
当然,在竞争中,不应主张鱼死网破的零合博弈,而是主张竞争与合作相辅相成的竞合博弈,实行专利的错位互补竞争。
在这场博弈中,要主动利用专利信息这一工具,因为世界上85%以上的最新技术首先体现在专利文献中。
要通过专利检索和查新,清楚竞争对手在哪些领域、什么时候、申请过什么专利,找到它还未布局的领域,或是在某领域还未就某项技术申请专利,或是申请专利的技术附加值不高等,这些可能都是对手在专利上的疏漏点,绕开现有专利,通过拾遗补缺,就能寻找到技术的生长点和竞争的关键点,从而明确专利申请的方向。
第三,找准自身立足点。
正如《竞争大未来》一书中所指出的,核心性中间产品的竞争是企业竞争层级中的关键环节。
其实,要找准这个中间产品,须立足企业自身优势。
对于小微企业来说,更要明确自身的发展环境和产业目标,清晰地了解所处行业的技术发展现状和趋势,对自身的产品、技术或服务进行分解归类,确定关键技术点。
通过运用SWOT分析法,找出自身的优势所在,并不断地利用和放大这种优势,把有限资源聚集在自身强项方面,进行超前基础和前沿技术研究,集中优势力量强化攻关,形成与企业文化和产业定位相吻合的关键技术,并以此为辐射源,发挥 “头羊效应”构建专利池。
研发能力强的企业,应在技术萌芽或发展阶段,将自主研发集中在具有长远发展潜力的项目上,开拓企业技术发展空间;研发相对弱势的话,可借助外力,与商业部门、制造商紧密联手,同营销、服务、制造工程师、外部客户等共同组成研发组,实现互补研发。
借助政策的东风,小微企业纵然可以迎来创新发展的良机,但要真正掌握市场的主动权,就一定要把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由技术优势向产业优势、资本优势转化,构建稳定的盈利模式。
通过知识产权战略实施,实现专利申请数量和质量上的提升,才能为小微企业打开广阔的成长空间。
(知识产权报 作者 张晴霞)
中国大陆
美国
日本
韩国
新加坡
英国
德国
BVI
开曼
澳大利亚
加拿大
中国澳门
中国台湾
印度
法国
西班牙
意大利
马来西亚
泰国
荷兰
瑞士
阿联酋
沙特阿拉伯
以色列
新西兰
墨西哥
巴西
阿根廷
尼日利亚
南非
埃及
哥伦比亚
智利
秘鲁
乌拉圭
比利时
瑞典
芬兰
葡萄牙
加纳
肯尼亚
摩洛哥
斐济
萨摩亚
巴哈马
巴巴多斯
哥斯达黎加
毛里求斯
塞舌尔
百慕大
巴拿马
伯利兹
安圭拉
马绍尔
厄瓜多尔
记账报税
税务筹划
一般纳税人申请
小规模纳税人申请
进出口退税
离岸开户
商标注册
专利申请
著作权登记
公证认证
电商入驻
网站建设
VAT注册
ODI跨境投资备案
许可证办理
体系认证
企业信用
高新技术企业认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