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回避设计通常被视作一种风险规避手段,用于在商业运营中绕开他人布下的专利障碍,以保障商业运营的正常进行。
目前,业界对专利回避设计的讨论大多从专利保护范围的确定、专利侵权判定原则等方面着手,更多地从技术特征的减少和变更等角度予以原则性的说明,少有文献提到具有可操作性的专利回避设计的技巧。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市场主体意识到可以将专利回避设计作为一种技术创新手段加以利用。
笔者认为,这是一种值得鼓励和提倡的思考问题的方式,也更能体现专利制度“公开换保护”的基本原理。
通过对现有专利文献所披露的技术内容的借鉴,来提高创新能力,有利于专利法“促进科学技术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立法目的的实现。
鉴于此,本文中,笔者对专利回避设计在实务中可能涉及的若干技巧展开探讨。
回避设计技巧之基本要求
根据专利侵权判定的全面覆盖原则和等同原则,从技术特征比对的思路出发,现有文献中经常会提到回避设计的规则:
至少减少独立权利要求中一个必要技术特征;或者替换独立权利要求中至少一个必要技术特征。但在笔者看来,这两种规则是原则性的,没有给出如何减少或者如何替换的方法,因此在可操作性上是有不足的。
专利回避设计的前提是拟回避的目标专利产品是具有市场前景的,相对于市场上旧的产品来说,可能是具备新的功能,可能是性能相对优良,也可能是成本相对低廉。
通常,人们希望回避设计的成果也是具有商业价值的方案。
总之,成功的专利回避设计既要求能规避侵权风险,也要求能具备足够的市场竞争力。
回避设计技巧之“针锋相对”
“针锋相对”,主要是从技术问题的角度提出的技巧。
通过分析目标专利所解决的技术问题,尝试采用与目标专利权利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不同的手段来解决该技术问题,如能成功解决技术问题,则意味着有新的回避设计方案产生。
例如,触摸屏手机没有按键,有专利提出滑动图标来解锁的技术方案。
为进行回避,后来出现了通过在九宫格上画出手势来解锁的技术方案,即提出与目标专利的技术方案针锋相对的另一种或多种技术方案。
此种技巧要求通过对目标专利的解读和分析,理清其发明思路,精确界定其所解决的技术问题,寻找解决技术问题的手段和措施。
通过研发出与目标专利权利要求不同的技术方案,自然达到至少减少独立权利要求中一个必要技术特征或者替换独立权利要求中至少一个必要技术特征的效果,从而达到回避专利保护范围的目的。
回避设计技巧之“另辟蹊径”
“另辟蹊径”,主要是从技术矛盾的角度提出的技巧。
当面对目标专利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难以直接找到与其针锋相对的技术方案时,可以比对分析目标专利及其背景技术,确定目标专利的技术方案相对于背景技术所改变的技术参数,确定这些技术参数之间的技术矛盾,从而有针对性地采用一定的发明原理来解决这个技术矛盾,以产生回避设计的成果。
例如,目标专利是一种射击训练用的靶标,为提高射击训练的效率,该靶标的体积设计得足够大,为避免靶标被击中后碎片四溅而难以清扫且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靶标中间设置了一层粘连层。
采用另辟蹊径的技巧,不难发现背景技术中存在的技术矛盾主要是靶标面积和清扫靶标碎片需花费的时间,面积越大,清扫时间越长。
目标专利采用的是预先作用的发明原理来解决这一技术矛盾,即在方便的位置预先安置物体,使其在最适当的时机(被射中而破碎时)发挥作用。
与此相对应,设计人员可以另辟蹊径,利用抽取、多用性、抛弃/再生这3个发明原理来解决这一技术矛盾,从而得到回避设计的成果。
具体而言,当采用抽取原理时,可以抽取出靶标用于指引射击运动员的性能,采用光学靶标来生成光学的射击目标,不需花费清扫时间。
当采用多用性原理时,可以采用具有其他用途的材料来制作靶标,使得碎片散落在射击场地时可以发挥其第二用途,不需清扫。
当采用抛弃/再生原理时,可以采用对环境无害且无需清扫的材料制作靶标。
与针锋相对技巧类似,另辟蹊径技巧中,在产生回避设计方案的过程中也不是从目标专利的技术特征出发来进行技术构思,在产生方案后才与目标专利权利要求进行技术特征的比对,以判断能否有效地消除或克服潜在的侵权风险。
回避设计技巧之“更上层楼”
“更上层楼”,主要是从物理矛盾的角度提出的技巧。
所谓物理矛盾,是指一个技术系统中,由表述系统性能的同一个参数具有相互排斥(相反的或不同的)需求所构成的矛盾。
例如,目标专利是一种检测方法,用于具有三明治结构的产品的检测。
该产品两个表面层之间夹有中间层,用于加强表面层对抗外界应力的强度,在产品出厂时会对是否添加中间层进行检测。
为此,目标专利披露了一种采用X射线进行检测的方法。
经过对目标专利的分析,可以发现其解决的是表面层的强度和检测便捷性之间的矛盾,可以认定是时间矛盾,即检测时需要表面层能够不干扰对中间层的观察,而使用时表面层又要具备足够的强度,不同的时间条件下需要该产品满足不同的要求。
针对该物理矛盾,在回避设计时可以采用组合原理,将检测功能组合到表面层上。
具体而言,可以在表面层上开设直达中间层的微小开口,使得检测人员能够用肉眼直接观察,以判断在产品中是否添设了中间层。
总之,“更上层楼”是跳出目标专利在技术细节上的思考,直接抓住目标专利所解决的背景技术中的物理矛盾,从而使得技术人员可以在更高的层面上进行技术研发,进而得到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可规避目标专利保护范围的回避设计成果。
回避设计技巧之“变废为宝”
“变废为宝”,主要是从专利瑕疵的角度提出的技巧,根据专利侵权判定的捐献原则和禁止反悔原则,利用目标专利在授权、确权程序中的瑕疵,直接使用专利文献中披露而未记载到权利要求中的技术方案或明确排除在目标专利的专利保护范围之外的技术方案,或者在这些技术方案的基础上研发替代技术,而不至于存在侵权风险。
(李文红)
中国大陆
美国
日本
韩国
新加坡
英国
德国
BVI
开曼
澳大利亚
加拿大
中国澳门
中国台湾
印度
法国
西班牙
意大利
马来西亚
泰国
荷兰
瑞士
阿联酋
沙特阿拉伯
以色列
新西兰
墨西哥
巴西
阿根廷
尼日利亚
南非
埃及
哥伦比亚
智利
秘鲁
乌拉圭
比利时
瑞典
芬兰
葡萄牙
加纳
肯尼亚
摩洛哥
斐济
萨摩亚
巴哈马
巴巴多斯
哥斯达黎加
毛里求斯
塞舌尔
百慕大
巴拿马
伯利兹
安圭拉
马绍尔
厄瓜多尔
记账报税
税务筹划
一般纳税人申请
小规模纳税人申请
进出口退税
离岸开户
商标注册
专利申请
著作权登记
公证认证
电商入驻
网站建设
VAT注册
ODI跨境投资备案
许可证办理
体系认证
企业信用
高新技术企业认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