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分析,由于此次审计将披露各地土地领域的权力寻租和腐败现象,一些人或许会因此离开现在的位置,更有可能因此而受到法律的制裁。
众所周知,去年中央组织了地方债务大审计,但是,由于那次审计重点是摸清地方债务家底,因此,并没有对债务形成过程中的问题进行审计。
因此,问题披露也都比较原则和抽象,没有涉及具体单位、具体人,也没有因此而对当事人进行处理。
但是,从此次审计的要求来看,可能情况会截然不同。
也就是说,原则性要讲,但具体问题更要查。
对舆论和公众来说,了解“土地财政”的底数,当然十分重要。
但是,更希望看到的结果,自然是“土地财政”形成过程中,到底隐藏着什么问题,又应当如何来解决这些问题了。
必须注意,按照财政部公布的2013年全国财政决算表显示,地方政府土地出让金收入为39073亿元,是预算数的152.6%,创下了历史新高。
2014年上半年,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又已达到了21129亿元,同比增长26.3%。
而按照相关专家的推算,从2003年房地产市场放开到现在,各级从土地上获取的收入,已达到了40万亿。
其中,绝大多数为地方所支配。
如此规模巨大的一笔收入,而且公认为是问题频发的领域,竟然从未进行过审计,确实让人难以理解。
在如此规模巨大的收入面前,地方政府的收支结构不仅没有得到改善,财政困难的局面不仅没有得到缓解,反而收支矛盾更加突出、财政困难的问题更加严重了,仅国家审计署对外公布的地方债务,就达到了18万亿。
也就是说,这些年来,地方政府仅仅借助于土地,就消耗了近60万亿财富,且没有受到任何制约与约束,以至于在土地市场已经十分低迷的情况下,仍然不遗余力地在土地上做文章。
正因为如此,此次专项审计,如果不能有效查出“土地财政”形成过程上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与措施,是很难向社会交代的,也是无法解决好“土地财政”形成过程中的各种问题的。
更重要的,地方政府的发展理念、发展思路、发展行为,就仍有可能被“土地财政”所左右,什么加快经济结构调整与转型,什么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什么重视实体经济发展,就会成为一句空话。
而“土地财政”给地方政府带来的风险,则会越积越多,最终爆发政府债务危机。
从这些年来围绕“土地财政”所发生的各类问题和案件来看,也早已超出了土地范畴,除在土地审批、土地拍卖、土地开发和利用、土地闲置等方面之外,在项目审批、项目规划、项目验收、容积率、房屋预售等方面,也都存在大量问题。
而所有这一切,都与地方政府对“土地财政”的过度依赖有关,与过度发展房地产市场有关。
事实上,地方政府也并不是不知道过度依赖“土地财政”的危害,也不是不知道围绕土地到底存在多少问题。
关键是,在政绩渴求和个人利益驱动下,政府的风险早已被搁置一边,民众利益也被悬置起来了。
相反,利用土地进行权力寻租,则比任何方式都要方便简捷。
于是,巡视组巡视23个省份就有22个存在涉房案件,也就不足为奇了。
此次针对土地的专项审计,显得格外重要。
更深层次的方面,还在于推进改革,包括土地制度改革、财税改革、投资体制改革等。
而所有这些改革,如果不能对存在的问题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和判断,也是很难提出解决的办法和措施的。
中国大陆
美国
日本
韩国
新加坡
英国
德国
BVI
开曼
澳大利亚
加拿大
中国澳门
中国台湾
印度
法国
西班牙
意大利
马来西亚
泰国
荷兰
瑞士
阿联酋
沙特阿拉伯
以色列
新西兰
墨西哥
巴西
阿根廷
尼日利亚
南非
埃及
哥伦比亚
智利
秘鲁
乌拉圭
比利时
瑞典
芬兰
葡萄牙
加纳
肯尼亚
摩洛哥
斐济
萨摩亚
巴哈马
巴巴多斯
哥斯达黎加
毛里求斯
塞舌尔
百慕大
巴拿马
伯利兹
安圭拉
马绍尔
厄瓜多尔
记账报税
税务筹划
一般纳税人申请
小规模纳税人申请
进出口退税
离岸开户
商标注册
专利申请
著作权登记
公证认证
电商入驻
网站建设
VAT注册
ODI跨境投资备案
许可证办理
体系认证
企业信用
高新技术企业认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