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牛是我们熟悉的老品牌,自上世纪90年代进入中国以来,这个小金罐承载了无数人对童年的美好回忆。无论是考试前,还是出去玩,总得去超市拿上一罐,不管味道如何,红牛提神真的一绝。
但近年来,红牛的竞争对手开始多了起来。许多品牌都推出了自己的能量饮料,从外形炫酷的魔爪,到横空出世的东鹏特饮,不少牌子都推出了自己的功能饮料,连红牛的泰国亲戚也进来掺了一脚。
随着夏季的到来,饮料行业迎来了销售旺季。如果仔细观察,你会发现越来越多的电视广告被饮料所占据。但是在购买过程中,我们却遇到了很多问题。除了部分“盗版”产品外,很多产品虽都是正品,但是名字却不一样,给消费者带来了极大的困扰。
王老吉和加多宝从名字上还可以区别出来,但红牛的问题可能就更难理解了。现在市场上的品牌,有三种红牛且都在销售。除了名字相似,就连包装都是统一的金罐。只是在外包装上有一排小字,用来区分不同的品牌。但可以放心的是,三款都是正品,可以放心购买,也正是因为三者并存的局面,让消费者的知情权被“侵害”了,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红牛在全球分为三个公司,其中就包括了泰国的许氏家族。红牛也是许家的许书标发明的。1995年,泰国红牛创始人许书标与华彬集团、维他命的老板严斌合作,一起成立了红牛维他命公司。这样一来,严斌就合法拥有了生产和销售红牛产品的权利。凭借一句“困了累了喝红牛”,红牛在中国市场一炮而红,其所生产的产品为红牛维生素功能饮料,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中国红牛。因此,市场上出现了三种红牛之一:
红牛维生素功能饮料。第二种红牛是泰国当地公司生产的原装进口版红牛,叫作红牛维生素风味饮料。当它进入中国市场时,自然而然地与国产版红牛处于一种竞争状态。但在他们合作之初,两人共同营销,共同投资,提升知名度。巅峰时期,红牛的销售额超过230亿元,甚至位居中国能量饮料市场第一。然而,合久必分,分久必合。泰国天丝集团是不会让红牛维他命超越自己的。
经过几十年的“平淡期”,天丝和华彬之间的友好局面开始破裂。创始人许书标去世后,红牛可观的行情引发了双方矛盾的开端。首先,走私问题非常严重。2001年至2005年,大量没有中文标志的红牛从东南亚走私到境内,给中国红牛和国家造成了巨大损失。
2012年,两支红牛分道扬镳。泰国天丝的高管被更换,然后与红牛维他命展开了对峙。泰国天丝坚持授予红牛维他命品牌20年的使用许可权限,以2016年为最后期限,并拒绝延期运营。不过,红牛维他命方表示,双方签署的经营授权期限不是20年,而是50年。此后,双方矛盾开始激化。
自2015年以来,双方在合资期限、商标、股权等问题上在商事和法律领域展开了拉锯战,共发生诉讼多达20余起。官司仍在继续,但生产不能停,所以市面上就出现了两款红牛饮料。
那么第三款红牛是从哪里来的呢?当两家公司就红牛维生素饮料提起诉讼时,第三款红牛饮料开始出现在市场上,她就是红牛安奈吉,但有趣的是,它也是天丝生产的,但它是天丝医疗保健有限公司的子公司。由于之前华彬集团关于红牛维生素饮料的事件没有得到解决,所以天丝公司尝试使用一种新红牛再次大张旗鼓地进入中国市场。目的就是让红牛安奈吉与红牛维生素在市场上展开竞争。
在这种状态下,使得整个市场上有三种叫做红牛的产品,而且还都是正品。但现在这场闹剧还没有结束。2020年9月,泰国天丝集团宣布,未来三年将投资10.6亿元来大力拓展中国市场,继续加大红牛进口和红牛安奈吉的输出。有专家预测,如果再继续相互“打架”,可能会给其他饮料企业带来更多可能。
目前,饮料市场做起来并不容易。许多品牌,包括蜂蜜柚子茶、汇源果汁等饮料巨头,都遇到了瓶颈。三款红牛相互“打架”,很可能让其他品牌有机会可乘。届时,三方可能都将面临挑战。在大时代的背景下,携手共商、合作或许是最好的选择。
图文来源网络
中国大陆
美国
日本
韩国
新加坡
英国
德国
BVI
开曼
澳大利亚
加拿大
中国澳门
中国台湾
印度
法国
西班牙
意大利
马来西亚
泰国
荷兰
瑞士
阿联酋
沙特阿拉伯
以色列
新西兰
墨西哥
巴西
阿根廷
尼日利亚
南非
埃及
哥伦比亚
智利
秘鲁
乌拉圭
比利时
瑞典
芬兰
葡萄牙
加纳
肯尼亚
摩洛哥
斐济
萨摩亚
巴哈马
巴巴多斯
哥斯达黎加
毛里求斯
塞舌尔
百慕大
巴拿马
伯利兹
安圭拉
马绍尔
厄瓜多尔
记账报税
税务筹划
一般纳税人申请
小规模纳税人申请
进出口退税
离岸开户
商标注册
专利申请
著作权登记
公证认证
电商入驻
网站建设
VAT注册
ODI跨境投资备案
许可证办理
体系认证
企业信用
高新技术企业认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