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腾讯“车载微信”的消息企服快车小编一直都有所耳闻,车企对微信上车的呼声也很高,但是腾讯处于安全问题的考量,一直都没有正式推出该项目。
今年5月23日,马化腾在“腾讯云+峰会”期间公开透露,腾讯一直在思考关于微信上车的问题,目前张小龙的微信团队正在研发全语音环境的微信,一旦成熟就会在汽车场景中推出。
近日企服快车小编发现腾讯申请的8件“微信上车”商标中有2件已经进入初审公告了,看来商标布局上腾讯已经做好了准备。
通过商标查询可发现,腾讯公司在去年11月5日提交了8件“微信上车”商标注册申请,商标注册类别分别是第39类、第9类、第35类、第12类、第38类、第42类、第36类以及第41类,其中第42类和第38类商标以及进入初审公告了。
我们来看看这几大类商标的核心业务范围都是什么:
第39类,包括将人或商品从一处运送到另一处(通过铁路、公路、水上、空中或管道)所提供的服务和与此有关的必要服务,以及货栈或者其他建筑物为便于看管、保存商品所提供贮藏的服务。
第9类,包括计算机硬件、软件等,其中“0901电子计算机及其外部设备”中的很多小项都涉及到计算机、软件、下载等内容。
第35类,包括广告、商业经营、商业管理等,关系到互联网公司的广告宣传、商业事务等方面。
第12类,主要包括运载工具,陆、空、海用客运或货运装置
第38类,电信。“3802通讯服务”类别中,包括“计算机辅助信息和图像传送”、“计算机终端通讯”等多个小项都与互联网公司脱不开关系,值得注意。
第42类,包括计算机硬件与软件的设计与开发等。本类别的“4220计算机编程及相关服务”是与互联网行业密不可分的类别,如果公司涉及到编程、软件、搜索引擎等等相关的业务,一定要注册这个类别的商标。
第36类,包含保险,金融,资本投资,房产,不动产中介,物业管理,担保,艺术品等。
第41类,包括由个人或团体提供的人或动物智力开发方面的服务,以及用于娱乐或消遣时的服务。
项目未动,商标先行,从腾讯申请的这些商标核心业务范围再加上“微信上车”这个商标名称,可以明显看出腾讯这是在为车载微信业务做准备。
近两年,BAT在汽车领域的布局逐步清晰,阿里主攻车载系统、百度主攻自动驾驶,腾讯在这两方面起步较晚,相对处于弱势地位。要想“弯道超车”,腾讯在汽车领域最大的突破口,恰恰正是在车载服务和用户体验领域打出一个类似手机端微信的“杀手级”应用。微信上车,很可能满足这种可能性。
在去年10月的世界智能网联汽车大会上,腾讯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马化腾曾表示:
腾讯正在研发车载微信。而微信上车最大的隐患就是安全问题。马化腾也曾多次表态要考虑安全性,这是非常正确的行动,腾讯不可能也不敢冒着巨大的潜在社会风险推出车载微信。
但是就目前的情况来看,腾讯已经准备好了。
在今年5月份举办的“腾讯全球数字生态大会”上,腾讯车联副总裁钟学丹为广大车主带来消息——目前,腾讯车联已在生态车联网中集成微信服务,该服务预计将于今年内落地。该社交服务为适配驾车场景的打造,可实现语音交互、方向盘按键唤起微信、通过微信位置发起导航等功能。
而“微信上车”商标离注册成功只是时间问题,商标保护和技术问题都已经落实,看来车载微信离我们真的不远了。
中国大陆
美国
日本
韩国
新加坡
英国
德国
BVI
开曼
澳大利亚
加拿大
中国澳门
中国台湾
印度
法国
西班牙
意大利
马来西亚
泰国
荷兰
瑞士
阿联酋
沙特阿拉伯
以色列
新西兰
墨西哥
巴西
阿根廷
尼日利亚
南非
埃及
哥伦比亚
智利
秘鲁
乌拉圭
比利时
瑞典
芬兰
葡萄牙
加纳
肯尼亚
摩洛哥
斐济
萨摩亚
巴哈马
巴巴多斯
哥斯达黎加
毛里求斯
塞舌尔
百慕大
巴拿马
伯利兹
安圭拉
马绍尔
厄瓜多尔
记账报税
税务筹划
一般纳税人申请
小规模纳税人申请
进出口退税
离岸开户
商标注册
专利申请
著作权登记
公证认证
电商入驻
网站建设
VAT注册
ODI跨境投资备案
许可证办理
体系认证
企业信用
高新技术企业认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