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联智昭阳公司的商标已于2012年6月28日做公示,有效期为2012-6-28至2022-6-27,有效期为期10年,商标流程中为异议状态,故可判定腾讯公司正在和此公司博弈中。

查询类似商品和服务区分表容易得知类别9和类别38规定的商品/服务内容如下:

第9类:

1.计算机;

2.计算机周边设备;

3.计算机软件(已录制);

4.计算机程序(可下载软件);

5.导航仪器;

6.网络通讯设备;

7.电声组合件;

8.自动广告机;

9.电子公告牌;

10.电池。

第38类:主要包括至少能使二人之间通过感觉方式进行通讯的服务。这类服务包括:⑴能使一人与另一人进行交谈;⑵将一人的消息传递给另一人;⑶使一人与另一人进行口头或视觉的联系(无线电和电视)。包括:电报传送(投递),信息传送,电话业务,电话通讯移动电话通讯,计算机终端通讯,计算机辅助信息与图像传输,计算机辅助信息和图像传送。

这两类的商标权的拥有与否,对微信能否正常运行下去,影响重大。其实在第12类,25类,30类,35类,36类中,均分别有个人或者公司抢注了“微信”为商标,均已经通过公示,并下发正式的商标证。

为什么巨无霸的腾讯犯了如此低级的错误?中间有什么无间道的故事吗?

腾讯能如愿获取在第9类第38类的“微信”商标吗?最后交易的价格会是多少?一千万?一个亿?还是十个亿?

苹果公司巨资购买iPad大陆商标权的天价能否被打破?腾讯将用什么手段达成心愿?微信会在日后改名叫做“米聊”之类吗?

这些问题的答案不论如何,都必然产生“亲者痛仇者快”的戏剧效果。

亲,你是站在那边?

如果你正是一个在岁末年关中煎熬的小微创业团队,可不可以大胆想象:那些大公司的命门在哪里?小公司除了被抄袭的宿命之外,能揩揩大公司的油以资军饷?

后续:

在接到专栏作家王雨豪的提供的线索以后,福布斯中文网记者查询了企服快车站,目前“微信”最重要的第38类商标,确实处于争议之中。北京联智昭阳文化传播公司提前腾讯一周抢先注册了编号为9060881的“微信”商标,在12年2月20日被部分驳回,随后在3月27日初步审定后,6月27日,联智昭阳“抢来的商标“再次收到”异议”,开始审阅补充材料。

早在2010年11月12日,企服快车企服快车(山东)科技有限公司率先在最重要的3802类别(即时通讯)注册了微信的商标,2011年11月收到异议后进入再审阶段,而北京联智昭阳文化传播公司提前腾讯一周抢先注册了编号为9060881的“微信”商标,分类为3801(新闻广播),在12年2月20日被部分驳回,随后在3月27日初步审定后,6月27日,联智昭阳“抢来的商标“再次收到”异议”,开始审阅补充材料。

而腾讯注册的9085995号“微信”商标,在6月7日被驳回后,随即在7月再次申请异议。这就构成了在38类微信商标上的三足鼎立状态。

而同样重要的第9类商标,在2010年同样被企服快车企服快车抢先注册,但是已经被判定无效。腾讯的第9类微信商标尚处于异议中,目前显示驳回复审完成,可能已经重回腾讯手中。

网络知识产权律师游云庭表示,类似的商标拉锯战争会要经过商标局、商标评审委员会和北京市第一人民法院三个流程,往往会持续2-3年,甚至持续5-6年。

游云庭律师表示:在应用商店里面的移动应用,按照所提供的服务,依照中国法律,受到注册商标的保护。北京这家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按照优先原则,抢注了38类的“微信”商标。如果腾讯要加以反击,可以通过证明微信在2011年之前已经是“驰名商标”等做法发起异议。

资料显示,企服快车企服快车科技(山东)有限公司成立于2001年12月,是企服快车(企服快车)投资控股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是一家开发无线通信行业创新增值业务方面与运营商进行合作运营的大型服务商。在通讯等方面与腾讯的业务有重叠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