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义网重庆1月24日电(记者满宁 通讯员陈琳 龚海蓉 易娇)“陶检察官,你们发过来的检察建议有回复了,跨省卖‘假汽配’这条路今后有望从源头堵住。”近日,重庆市渝中区检察院检察官陶维俊收到来自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检察院的检察建议回复函,一起两地协同办理的跨区域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案件就此划上句号。
2021年6月,重庆市渝中区某汽修厂负责人报案称购买到了假冒汽车配件。随后,重庆警方将犯罪嫌疑人俞某等抓获归案,该案被重庆市检察院、四川省检察院、重庆市公安局、四川省公安厅联合挂牌督办。
经查,俞某在成都市武侯区经营某汽配门市部,以开设实体店、网店等方式,销售假冒某知名品牌的大灯、中网等汽车配件,案涉四川、重庆、江苏等多个省市,销售金额约138万余元,违法所得23万余元。
“该案跨越川渝两地,我们和武侯区检察院召开了川渝知识产权线上听证会,广泛听取各方意见,综合全案证据审慎考量,最终决定对俞某依法提起公诉。”陶维俊说。
2021年11月26日,经渝中区检察院提起公诉,俞某因犯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三年,缓刑五年,并处罚金6万元。
与此同时,两地检察院还对汽车零配件市场监管问题进行专题调研,制发检察建议督促相关监管部门开展整顿,助推消除该领域制假、售假监督盲点,更好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据悉,早在去年5月,重庆市检察院就与四川省检察院联合出台了《关于全面加强川渝知识产权检察协作的意见》,明确建立跨区域知识产权协作保护机制,为川渝两地检察机关跨域协作搭建起了制度框架。
“这次联合办案是加强川渝检察协作推动知识产权跨区域联动保护的一次有益实践,对于构建知识产权一体化司法保护格局,促进成渝双城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具有积极意义。”重庆市检察院相关负责人表示。
结合办案,渝中区检察院和武侯区检察院还细化制定《知识产权检察协作办法》,就办案协作、经验共享、区域司法政策适用标准统一、检察数据和服务平台共享集成、检察人才培养交流等方面达成多项合作共识,形成跨区域知识产权司法保护长效机制。
中国大陆
美国
日本
韩国
新加坡
英国
德国
BVI
开曼
澳大利亚
加拿大
中国澳门
中国台湾
印度
法国
西班牙
意大利
马来西亚
泰国
荷兰
瑞士
阿联酋
沙特阿拉伯
以色列
新西兰
墨西哥
巴西
阿根廷
尼日利亚
南非
埃及
哥伦比亚
智利
秘鲁
乌拉圭
比利时
瑞典
芬兰
葡萄牙
加纳
肯尼亚
摩洛哥
斐济
萨摩亚
巴哈马
巴巴多斯
哥斯达黎加
毛里求斯
塞舌尔
百慕大
巴拿马
伯利兹
安圭拉
马绍尔
厄瓜多尔
记账报税
税务筹划
一般纳税人申请
小规模纳税人申请
进出口退税
离岸开户
商标注册
专利申请
著作权登记
公证认证
电商入驻
网站建设
VAT注册
ODI跨境投资备案
许可证办理
体系认证
企业信用
高新技术企业认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