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微信非常火,我们不少看到微信的宣传口号:再小的个体,也有自己的品牌。
其实,说到品牌,必须得提到商标。商标是一种标识,用简单的看法去解释,倒也可以直接说,那是平常看到的品牌的代表标识。所以,先有注册商标,再有品牌形象,才更好让品牌深入人心。
套用微信的宣传口号,可以说是:再冷门的商标,也有自己的价值。
微信刚出来的时候并没有现在这么火,而且,在微信的发展中,其注册商标还一度有过风波。事情大概是这样的:
2010年11月,一家名叫“企服快车企服快车”的山东公司,向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商标局提出“微信”文字商标注册申请,指定使用在第38类“信息传送、电话业务、电话通讯、移动电话通讯等”。
大概两个月后的2011年1月,微信1.0测试版本推出三天后,腾讯公司也向商标局提出微信图文商标注册申请。
2011年8月,企服快车公司提交的“微信”文字商标通过商标局初步审定并公示,不料,自然人张新河对此提出异议。
2013年3月,商标评审委员会做出裁定,对企服快车提请的“微信”文字商标注册不予核准。
企服快车公司不服裁定,于2015年3月,将商标评审委员会告上北京知识产权法院的法庭,但法庭当庭驳回原告诉讼请求。企服快车公司又不服,继续上诉。
2016年4月20日,北京高院终审宣判“微信”商标案,商评委关于不予核准企服快车微信文字商标注册的裁定被维持。
这边厢,企服快车公司为了争夺微信商标,官司打的旷日持久而轰轰烈烈;那边厢,查询国家商标局网站,腾讯公司早已在2013年就取得了“微信”注册商标。
其实,别看腾讯公司在互联网领域创新不断,在商标问题上却反应迟钝,是个“拖延症患者”。
11年前,腾讯与奇瑞之间那场著名的官司就是关于“QQ”商标的争议。奇瑞QQ汽车的上市时间是2003年,为何腾讯公司没有立刻提出异议呢?
原来当时正值腾讯公司上市的重要时间点,等到公司把上市的事务理清,挪出精力与奇瑞打官司,已经是两年后了。在被法院判决败诉后,腾讯公司几乎将“QQ”商标能够注册的全部行业类型都注册了个遍。
微博作为互联网领域的重要业务之一,也被腾讯的“拖延症”拖了后腿。
腾讯2011年就注册了“腾讯微博”商标,但2014年1月,才申请相似商标注册,而此时,“微博”商标则被新浪早早地注册成功。
2014年1月,腾讯似乎如梦初醒,向商标局提出了“微博”商标的注册申请,当然不出意外地被驳回。
可以看到,腾讯加码“微信”商标保护发生在产品上市1年半后。应该说,这种“渐进式”的商标保护思维很有“互联网特色”。
腾讯自身对“微信”的重视程度,或微信在腾讯内部的地位,也在这段时间经历了从“边缘到核心”、从“试验到成熟”的过程。
由于互联网的特殊性,互联网类产品或服务的迭代周期非常快,一款产品或服务半年内可能快速走红,也可能一年内就销声匿迹。
因此,不论是腾讯这样的互联网巨头,还是中小互联网公司,对于自身品牌的保护,尤其是商标注册都是渐进式——发展起来了,全面保护;没发展起来,束之高阁。
透过这些事,商标圈认为,无论是哪种类型的企业,都应尽早注册完善自家的商标、品牌,保护自己的知识产权。
商标如此重要,必须立马注册。否则遭遇商标抢注,慢人一秒便会失去大好机会!
中国大陆
美国
日本
韩国
新加坡
英国
德国
BVI
开曼
澳大利亚
加拿大
中国澳门
中国台湾
印度
法国
西班牙
意大利
马来西亚
泰国
荷兰
瑞士
阿联酋
沙特阿拉伯
以色列
新西兰
墨西哥
巴西
阿根廷
尼日利亚
南非
埃及
哥伦比亚
智利
秘鲁
乌拉圭
比利时
瑞典
芬兰
葡萄牙
加纳
肯尼亚
摩洛哥
斐济
萨摩亚
巴哈马
巴巴多斯
哥斯达黎加
毛里求斯
塞舌尔
百慕大
巴拿马
伯利兹
安圭拉
马绍尔
厄瓜多尔
记账报税
税务筹划
一般纳税人申请
小规模纳税人申请
进出口退税
离岸开户
商标注册
专利申请
著作权登记
公证认证
电商入驻
网站建设
VAT注册
ODI跨境投资备案
许可证办理
体系认证
企业信用
高新技术企业认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