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城绍兴的朋友可能都知道,胜利东路上有一家“台湾商品超市”,这是绍兴最早的一家进口超市,老板胡云根看上去颇为和气,穿着暗红的西装,戴着眼镜有些教书先生的派头,如果不是开口说的是标准的绍兴话,还真有点“台商”范儿。

胡云根有收藏爱好,他其中一个收藏项目比较特别,那就是知识产权 商标。

下岗后开启坎坷创业路

胡云根原本是绍兴钢铁厂的工人,2001年下岗后,他开始做一些小本生意,摆摆地摊,做做小商品商贩,靠这样一点点的累积,胡云根有了人生第一笔资金,于是在家里人的支持下,开了一家特产超市。

把这家超市视作家庭命运的新篇章。

初始特产超市并没有像预想中的那样顺利,胡云根对超市的经营思路依然停留在做路边的小商贩时期,由于对部分商品采购环节的把控上不够严谨,在工商部门的例行巡查中,被检查品牌标示不够规范,被下令下架整改,代价有点惨痛。

这是胡云根第一次有了商标这个概念,认识到了商标的重要性和迫切性,胡云根痛定思痛,开始学习商标知识,在工作实践中,查阅了大量的商标转让法规,并在工商部门的指引和商标事务所的帮助下,尝试着为超市相关类别的20余件特色商品进行商标注册。

商标注册成为新爱好

完成了商品商标注册,规范了经营流程后,超市开始步入了正轨,由于商品品质都很给力,特产超市很快拥有了一群粉丝,生意也蒸蒸日上。

对商标申请的热情,也到了一发不可收拾的地步。

胡云根说,自己本来就很喜欢关注身边的事情,并记录下来(如:酒水类的“醉人乐”、“乡下大伯”:文娱节目类的“农村好声音”、“越笑越年轻”:养老类 “老享福”“开心老玩童”:

其他综合类“家等你”、“好德乐”等脍灸人口的好名称、好创意都“活学或用”),了解商标注册后,商标注册成了他记录事情的方法,平常一有好的创意名称就如获至宝,想尽办法第一时间进行申请保护,有时候做梦梦到好的商标名称,醒来后早饭也没顾得上吃就跑到工商局进行申请。

“有的时候心情不好,晚上就会到超市整理货架,看着货架上的琳琅满目的商品就觉得很开心。

看着那些商标证书,就像获奖证书一样,还带着一点荣耀感。”胡云根这样和我解释他收集商标的心情,这五年来,他已经累积申请注册商标800余件,覆盖了酒类饮料、食品、农副产品、日用百货、服装、鞋帽、玩具、电商、餐饮、养老服务 、装潢材料、 影视文娱节目.已取得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商标局商标注册证有近300件。

实现自我价值和回报社会

胡云根告诉记者,自己收藏商标的已然成瘾,觉得这种行为近乎痴狂,很多时候他也会思考,看着一叠商标注册证,觉得是“痛并快乐着”。

胡云根看新闻的时候,发现社会上大量大学毕业生、残障人士等正在创业中需要打开市场品牌和保护知识产权急需商标,为了让自己的这些收藏变得有意义,他有了回报社会的想法,他想成立一个“商标爱心超市”, 把有形与无形结合在一起,实行分享或免费使用机制,对创业初期的有志人士推行品牌馈赠,他也希望和他一样有着共同爱好的人,来和他一起做这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