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7年,凭着一个赏识谢瑞麟的行家借给他的3000元,谢瑞麟买了50两黄金,租了一间房子和买了一些生财工具后,开设一家小金铺。
便正式开展了他的“黄金之旅”。
经过5年克勤克俭的生活,以及在产品设计上不断创新,谢瑞麟生意便日渐兴隆。
1971年,谢瑞麟珠宝有限公司正式成立。
1987年,谢瑞麟珠宝有限公司在香港联交所公开上市。
有了更强大的资本来源后,1991年公司员工已达到1100人,而产品更分销到、美国、新加坡和泰国等地。
在1981和1982年时,谢瑞麟因为不满足于单纯做珠宝生意,便贸然涉足地产和眼镜零售业务,用珠宝生意赚来的资金大手买入商铺和物业。
就在此时,香港却遇上中英谈判引发的信心风波,地产价格应声大跌,谢瑞麟在此役铩羽而归。
之后谢瑞麟重新投入自己的老本行珠宝事业,在艰苦经营之下,谢瑞麟珠宝在1987年正式上市。
谢瑞麟在1990年成功夺得裕兴地产公司控制权,作为集团投资地产的旗舰。
在1997年6月,即金融危机前夕香港楼市接近顶峰时,谢瑞麟又斥资5亿元,向丽新集团购入尖沙咀宝勒巷的宝利商业大厦,另外谢瑞麟参与的多项股票投资也宣告失利。
于是,在1997/1998年度,谢瑞麟 (TSL) 集团的负债升上最高位,金额达13.4亿元,负债比率升至自1992年以来的最高点,达100%。
1998年6月谢瑞麟还推出“10亿元钻石大倾销”,在两个多月内为集团套取了近3亿元的资金,但仍然无济于事。
最终谢瑞麟因为拖欠苏伊士亚洲控股债务逾5000万元,被对方于2000年入禀申请他破产,其它债权人亦相继加入追讨欠债。
2000年9月25日,谢瑞麟被法院颁令正式破产。
2000年3月破产前夕,他将上市公司谢瑞麟珠宝的控股权,转移给长子谢达峰,因此公司业务在他破产后仍能照常运转。
2004年9月,达成债务重组安排,提前解除破产令。
靠3000元借款建起庞大珠宝王国投资地产失败“三起三落”一度破产。
他一手创立了“谢瑞麟”珠宝王国、专卖店,开遍东南亚、香港、内地的谢瑞麟只读过两年小学,凭自己的努力白手起家,从3000元借款开始,巅峰时坐拥身家20亿。
然而从2003年开始的“自助游”,给香港的首饰业带来了新机遇。
“自助游”自2003年7月推出以来,一年内就有超过260万内地客到港旅游,为香港提供约144亿元旅游收入,而其中香港的珠宝业就大为受惠。
谢瑞麟公司依靠与旅行社合作,生意蒸蒸日上。
一年营业额就达4.7亿港元,成绩喜人。
在大的形势鼓舞下,破产后的谢瑞麟本人,也开始积极与债权人斡旋谈判。
据专家分析,即使谢不提出债务重组,他为期4年的破产令,也会很快解除。
届时,若无人申请延长他的破产期,谢便无需继续还债。
但他认为“我欠人钱,有生之年都要还”,故选择以“个人自愿安排”方式解决事件,此方法可将曾经破产的纪录“彻底清除”。
谢于过去4年,一直与债权人商讨还款方案,双方最终达成共识,谢只需偿还其总债项的6%,即1380多万,所有债务可以一笔勾销。
最终他在破产令到期前22天一举“洗底”。
另外谢还多次强调,珠宝行业最讲诚信,因此即使破产令已正式解除,他仍会积极想办法还清全部欠款。
恢复自由身后的谢瑞麟透露,破产后他一直出任公司珠宝顾问,仍然坚持返回公司上班。
中国大陆
美国
日本
韩国
新加坡
英国
德国
BVI
开曼
澳大利亚
加拿大
中国澳门
中国台湾
印度
法国
西班牙
意大利
马来西亚
泰国
荷兰
瑞士
阿联酋
沙特阿拉伯
以色列
新西兰
墨西哥
巴西
阿根廷
尼日利亚
南非
埃及
哥伦比亚
智利
秘鲁
乌拉圭
比利时
瑞典
芬兰
葡萄牙
加纳
肯尼亚
摩洛哥
斐济
萨摩亚
巴哈马
巴巴多斯
哥斯达黎加
毛里求斯
塞舌尔
百慕大
巴拿马
伯利兹
安圭拉
马绍尔
厄瓜多尔
记账报税
税务筹划
一般纳税人申请
小规模纳税人申请
进出口退税
离岸开户
商标注册
专利申请
著作权登记
公证认证
电商入驻
网站建设
VAT注册
ODI跨境投资备案
许可证办理
体系认证
企业信用
高新技术企业认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