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河南商报微信公众号“投牌”针对商界人士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66%的企业家表示,融资成本太高。但你知道不,有一种融资方式可以尝试,并且已经有过成功的先例——商标,也能质押给银行获得贷款。
5年前就有豫企用商标融资
很多企业恐怕并不知道,商标权可以用于质押贷款。我国《担保法》第七十五条第(三)款中规定,“依法可以转让的商标专用权、专利权、著作权中的财产权”可以质押。《河南省股权商标专用权质押贷款暂行办法》,也于2010年4月落地。
有官方媒体报道称,河南最早传出商标权质押融资的成功案例是在2011年1月份,郑州三全食品有限公司、信阳五云茶叶集团、郑州好想你枣业股份有限公司等五家企业,在国家工商总局利用商标专用权质押,融资共计2.5亿元,其中郑州三全食品有限公司融资达1亿元。这一壮举,被当时的媒体形容为“河南省商标权质押融资实现了零的突破”。
“智本”变“资本” 不容易
事实上,企业要通过商标权质押融资,变“智本”为“资本”,要迈过很多“门槛”。
“不是拥有一个商标,就能申请贷款的,它有门槛。”郑州市工商局商标广告监督管理处人士告诉河南商报记者,最基本的门槛有以下几个:
商标得是中国驰名商标或省市著名商标,而且须在有效期内;商标使用已经超过三年;另一个条件也较为苛刻,即企业至少连续三年盈利,在行业中具有相当的规模,有稳定的产品和市场,管理和财务核算规范。最难的环节,是对商标的价值评估。“河南省几乎没有具有权威性的专门商标评估机构,评估市场不成熟。”某商标专利事务所经理孙俊超称,各家评估机构对同一商标的价值判断可能会存在分歧。
另外,银行则认为,商标是无形资产,贬值风险高,不敢放贷。评估代理机构与企业联合抬高知识产权价值,也是银行担心的事儿。
河南商标融资案例并不多
相比较浙江、安徽等城市的商标质押登记数量,河南的商标融资排名不容乐观。有企业吐槽,商标质押贷款手续烦琐,费用偏高。手续完成后,企业还需支付贷款额度一定比例的评估费,“银行贷款额度并不高,通常为评估额的10%~30%。”
2015年,商标局共办理商标质押登记1123件,月均办理93件。其中出质人(商标注册人)最多的五个省市分别为:
浙江382家、安徽243家、广东61家、山东56家、北京55家。浙江、安徽作为办理商标质押登记最多的两个省份,其出质人和质权人(一般为银行、担保公司等金融机构,也可能是非金融型机构或个人)数量之和占总数量的55.6%,占比已超过全国总数的一半。在出质人和质权人排名前十的队列中,均未见河南的身影。
中国大陆
美国
日本
韩国
新加坡
英国
德国
BVI
开曼
澳大利亚
加拿大
中国澳门
中国台湾
印度
法国
西班牙
意大利
马来西亚
泰国
荷兰
瑞士
阿联酋
沙特阿拉伯
以色列
新西兰
墨西哥
巴西
阿根廷
尼日利亚
南非
埃及
哥伦比亚
智利
秘鲁
乌拉圭
比利时
瑞典
芬兰
葡萄牙
加纳
肯尼亚
摩洛哥
斐济
萨摩亚
巴哈马
巴巴多斯
哥斯达黎加
毛里求斯
塞舌尔
百慕大
巴拿马
伯利兹
安圭拉
马绍尔
厄瓜多尔
记账报税
税务筹划
一般纳税人申请
小规模纳税人申请
进出口退税
离岸开户
商标注册
专利申请
著作权登记
公证认证
电商入驻
网站建设
VAT注册
ODI跨境投资备案
许可证办理
体系认证
企业信用
高新技术企业认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