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法制晚报》报道 7月14日晚,赵女士通过“饿了么”订了吉野家庄胜店的照烧鸡排饭套餐。吃饭时发现菜里有一只蟑螂,她当即便通过“饿了么”人工客服反映情况。赵女士说,16号上午她接到吉野家庄胜店经理的电话,该经理口头道歉并发给她40元红包。但赵女士并不接受道歉。
“吃到一半,在萝卜里面发现了蟑螂,我越想越恶心。”提到14日晚上在吉野家外卖里吃到蟑螂一事,赵女士说她依然感到恶心。“刚开始菜和饭是分着的,下面是饭上面是鸡肉和胡萝卜。我一开始夹着鸡肉和米饭一起吃,吃到一半把胡萝卜倒在饭里想搅拌一下吃,搅拌的时候发现了蟑螂。”
在赵女士提供的照片里,记者看到,订餐饭盒里面有一个指甲大小的蟑螂。赵女士告诉记者,“经理告诉我,该店前一个星期也有一位顾客吃到了蟑螂。他说他们每月申请灭蟑3次,但是蟑螂问题不可能完全解决。他说蟑螂的生命力太顽强了。
7月16号晚上,记者致电吉野家庄胜店,一接线店员称听闻有顾客吃到蟑螂,具体情况不清楚,但她强调,昨天店里进行了一次规模比较大的扫除。记者随后联系了该店经理,该经理称确实有一名客人在外卖里面吃到了蟑螂,并称这不是该店第一个吃到蟑螂的顾客。
“这次事情已经处理完了,顾客也表示没什么意见。”对于具体的处理措施,该经理拒绝回答。对于该店经理的这一说法,赵女士表示否认,“他们的处理方式就是退款加道歉,但这根本没有解决本质的卫生问题。连续两周有顾客吃到蟑螂,这概率还是挺高的。”
无独有偶,去年快餐连锁店华莱士也遇到了同样的问题。
据腾讯新闻报道,网友明先生在微博爆出一张图片,里面是华莱士的汉堡包装纸袋与一只炸熟了的粘在包装纸袋上的蟑螂。并配有文字说明,通过百度外卖点了华莱士世贸店的餐,结果吃出一只炸熟的蟑螂。
“我只是一名普通的消费者,请你们对大众负责”明先生说。网络订餐的兴起给学生、上班族提供了很大的便利但是由于网络平台监管不到位,让这些外卖食品也存在着食品安全问题。接二连三的爆出的外卖食品安全卫生问题,让我们还能放心的定外卖么?这类问题逐渐发酵,各地小范围内推出了不同的外卖食品安全监管办法,例如:
1.网上公示食品经营许可证2.标示安全食用时限3.送餐人员须有健康证 多地要求2小时内送达3.鼓励食品经营者在网上播出加工过程,接受消费者监督,等等。
但提高网络订餐食品安全不能仅仅依靠这些监管办法,还需要店家和网络平台提高自己的道德和法律意识,网络订餐只是改变了服务意识和消费形态,但并不代表市场规则和道德底线可以抹杀掉,不管是大的连锁企业还是小型外卖店针对食品安全问题都要严于律己。
同时还需要消费者们提高自己的维权意识。任何一个消费者要维权,首先要知道法律关系,界定完法律关系才能找到责任的主体。至于这种使用外卖平台的维权,首先主要看平台和餐饮店之间的关系,不同的关系使得平台和餐饮店承担的责任各不相同。而网络外卖平台与餐饮店一共是以下三种关系:
第一种是网络外卖平台与餐饮店之间是委托代理关系:各个餐饮店委托平台接单,再由平台通知餐饮店送餐。如果是这种,法律责任由被代理人(餐饮店)承担法律责任。
第二种是网络外卖平台与餐饮店之间是买卖关系:平台从餐饮店买入再卖出,此种情况下,平台就是销售的主体,需要对销售出去的主体负责。这个时候,责任就是平台的。
第三种是网络外卖平台与餐饮店之间是合作关系:共同经营,共担风险。只不过两者之间的分工不同,平台负责接单下单发出指示,而餐饮店负责制作和派送服务,如果是这种,则平台和餐饮店都要负相关的责任。
从消费者的角度来说,如果从某一个平台订餐发现质量有问题,或者有卫生安全问题,消费者可以首先向平台主张权利,要求它承担责任。平台承担责任之后,平台可以再向餐饮机构追偿。
但如果平台和商家都不予受理,或者其处理方式不能让消费者满意时,消费者可以去工商,食药监部门或者消费者协会投诉。
中国大陆
美国
日本
韩国
新加坡
英国
德国
BVI
开曼
澳大利亚
加拿大
中国澳门
中国台湾
印度
法国
西班牙
意大利
马来西亚
泰国
荷兰
瑞士
阿联酋
沙特阿拉伯
以色列
新西兰
墨西哥
巴西
阿根廷
尼日利亚
南非
埃及
哥伦比亚
智利
秘鲁
乌拉圭
比利时
瑞典
芬兰
葡萄牙
加纳
肯尼亚
摩洛哥
斐济
萨摩亚
巴哈马
巴巴多斯
哥斯达黎加
毛里求斯
塞舌尔
百慕大
巴拿马
伯利兹
安圭拉
马绍尔
厄瓜多尔
记账报税
税务筹划
一般纳税人申请
小规模纳税人申请
进出口退税
离岸开户
商标注册
专利申请
著作权登记
公证认证
电商入驻
网站建设
VAT注册
ODI跨境投资备案
许可证办理
体系认证
企业信用
高新技术企业认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