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大企业都非常珍视自己家的品牌商标,为了商标保护往往是不留余力的。当然商标保护手段各有不同,有的选择主动出击打假,例如可口可乐,每年会有专门的人员和经费来保障自家商标的安全。还有的是被动防御,国内的BAT注册了大量的防御商标来防止被蹭名牌。但还有一些企业的保护策略,被人称为“激进保护”,我们很熟悉运动品牌阿迪达斯,在全球范围内都是一位商标保护狂魔。
5年50起诉讼
三道杠是阿迪达斯的经典商标,在鞋子和运动服饰上都能看到。20世纪50年代,该公司创始人开始在鞋子上使用这种设计,虽然简单,但却越来越出名。而阿迪达斯也在拼命保护这枚品牌商标。
在过去五年里,阿迪达斯及其美国子公司已经提出近50起商标诉讼,被告包括耐克(Nike Inc.)、思凯捷(Skechers)和马克·雅可布(Marc Jacobs)这类竞争对手。就连电动汽车特斯拉也不放过。
特斯拉为其电动汽车品牌Model 3注册商标时发现,有企业对其商标发起了异议,而发起异议的企业正是阿迪达斯。
阿迪达斯指出,特斯拉申请的三道杠图案标识会造成混淆,因为这家汽车制造商计划将它印制在服装上,一如阿迪达斯多年来使用自身标识的方式。在阿迪达斯的强势态度下,特斯拉撤回了申请,并将三横杠更改为数字3。
不仅三道杠要管,在阿迪达斯看来,几道杠都不行。
今年2月,阿迪达斯将长期竞争对手彪马(Puma)告上法庭。起因是一款彪马足球鞋的两侧使用了“四道杠”设计。这次是四道杠,不是三道杠。
类似的诉讼还有很多,理由都差不多,凡是有条纹设计的商品,就有可能被阿迪达斯盯上。靠着这种强硬态度,阿迪达斯在业界打遍几乎所有企业,目的就是让任何一家使用类似条纹的生产商知难而退。
碰上硬钉子
有些企业本身并没有想要侵犯阿迪达斯商标的意图,但也可能遭到其诉讼。对于许多服装生产商来说,面对起诉时会在商标问题上做出让步,因为他们通常认为对簿公堂过于麻烦,根本不值得。当然,这种太过于激进的保护手段也遭到了一些企业的反弹。
2月,阿迪达斯致信总部位于洛杉矶的Forever 21公司,威胁要起诉六款服装使用的条纹设计,但这家服装品牌也不是软柿子,随即也表示要采取法律行动。
快时尚品牌Forever 21指控称,阿迪达斯的诉讼策略已经变得过于激进。在他们看来,阿迪达斯是想垄断条纹类服装的设计权。
起诉阿迪达斯的文件中还写道:
“我们有权设计和销售带有观赏性/装饰性条纹的服装,可这种权利犹如乌云般笼罩在Forever 21的头顶。本公司不愿停止做我们完全有权利做的事情,更不愿给恶棍一笔钱,让它少生事端。我们已经忍无可忍,阿迪达斯绝不应该声称,他们对于所有的条纹类服装拥有独家垄断权。
“激进保护”的是与非
除了阿迪达斯外,美国的著名音乐人泰勒斯威夫特也是一位激进的知识产权保护者。她在发行专辑的同时,连带把歌名、专辑名,连歌词都要注册成商标。
一般来说,企业对商标的保护行为,大多会在侵权行为发生以后,对侵权方提起诉讼,也有一部分是通过异议、无效等手段防范于未然的,但像阿迪达斯一样对侵权的认定那么严格,是很少见的。
也许这和阿迪达斯的三条杠商标涉及有关系,阿迪达斯的标识非常简单,以至于如果有太多类似设计的话,它就会失去应有的力量。市面上的条纹设计越多,阿迪达斯就会变得越不鲜明。
这种激进保护,往好了说是企业对自身知识产权足够重视,同时将一切可能威胁到自家品牌商标的存在都扼杀在摇篮。
但因为过于激进,可能也会误伤别的一些企业,难免被人指责是“欺行霸市”,垄断商标。
尽管做法颇具争议,但是面对指责的阿迪达斯却一直显得很“高冷”,从来不多做什么评价,只是埋头不断的对它们认为有威胁的产品发起诉讼。也许在阿迪达斯看来,它们只不过是在坚持做正确的事情吧。
中国大陆
美国
日本
韩国
新加坡
英国
德国
BVI
开曼
澳大利亚
加拿大
中国澳门
中国台湾
印度
法国
西班牙
意大利
马来西亚
泰国
荷兰
瑞士
阿联酋
沙特阿拉伯
以色列
新西兰
墨西哥
巴西
阿根廷
尼日利亚
南非
埃及
哥伦比亚
智利
秘鲁
乌拉圭
比利时
瑞典
芬兰
葡萄牙
加纳
肯尼亚
摩洛哥
斐济
萨摩亚
巴哈马
巴巴多斯
哥斯达黎加
毛里求斯
塞舌尔
百慕大
巴拿马
伯利兹
安圭拉
马绍尔
厄瓜多尔
记账报税
税务筹划
一般纳税人申请
小规模纳税人申请
进出口退税
离岸开户
商标注册
专利申请
著作权登记
公证认证
电商入驻
网站建设
VAT注册
ODI跨境投资备案
许可证办理
体系认证
企业信用
高新技术企业认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