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英文的LOGO商标、近似于大品牌的包装、标明来自国外某地的著名研究室……在北京天意新商城内,一家一家挂着“韩国”“法国巴黎”“美国”等字样的化妆品店铺内,摆满了上述化妆品。
乍一看它们似乎与商场内进口品牌无异,但记者仔细调查下来却发现,这些所谓的进口化妆品都是百分百的国货…… 在此一品标局中国企服快车查询的小编也提醒各位, 希望广大创业者在面对商标抢注时不必着急与慌张。
但也可以看出,最根本的解决方式还是尽早申请注册您的商标,以及,找个靠谱的代理人。
若想了解更多商标资讯都可以访问一品标局,一品标局为您提供免费商标查询,希望能帮助到各位。
起个洋名混视听
在朝阳路一家装修时尚的化妆品店铺内,一进门就可以看到一个名为Carslan(卡姿兰)的法国彩妆品牌。
由知名艺人代言,包装精美,价格实惠,吸引了很多年轻女孩子驻足。
记者看到导购小姐正在向两个女孩子这样介绍:“这个牌子是享有盛誉的法国彩妆品牌,设计师和理念都来自巴黎,深受年轻女孩子们的喜爱,电视上广告都能看得到的。”而原本还在犹豫的两个女孩当听到是法国品牌时,便毫不犹疑地掏钱购买。
记者调查发现,该品牌成立于2001年,是法国卡姿兰(香港)有限公司旗下品牌之一,“卡姿兰”彩妆则是该公司经由巴黎、香港引入中国大陆市场,自称是享有盛誉的法国彩妆品牌。
随后记者拨通了卡姿兰集团香港有限公司中国区营销中心的电话,工作人员明确告诉记者“我们是国产品牌”,对于外界一直认为的法国品牌,该名工作人员称,“那是理解有误。”
而在财满街写字楼内的一家名为香港伊妮诗化妆品公司内,琳琅满目的化妆品摆满展柜。
店内导购拿起一个名为“蜜雪·薇琪”的化妆品向记者推销,“这是兰蔻公司旗下的最新品牌,是由兰蔻公司研究室与内地公司合作开发的新产品,主要原料都是进口的。”
在该品牌的宣传册上,记者看到上面清楚地写着“2003年2月,法国兰蔻化妆品(香港)国际有限公司在上海与皙碧欧化妆品有限公司联企服快车建了‘蜜雪·薇琪’护肤研究中心,并成功推出了‘蜜雪·薇琪’化妆品品牌,将法国的现代护肤科技、浪漫与尊崇的感受一并奉献给广大的中国消费者”。
据记者了解,被人们所熟知的著名进口化妆品品牌兰蔻实际上属于世界第一大化妆品集团欧莱雅,在法国并不存在“法国兰蔻”这一公司。
更可疑的是,和上海与皙碧欧化妆品有限公司合作的法国兰蔻化妆品(香港)国际有限公司,经查证,两家公司为一个老板。
国外无实体公司
据业内人士透露,这些“假洋货”多数由国内企业一手运作,其设计生产和销售渠道完全在国内,只是牌子的注册地在国外。
还有一些企业,直接在国内注册,然而却在宣传上打擦边球,宣称拥有国外的技术,在国外销售受到好评等,以此麻痹消费者。
记者深入调查发现,这些打着“洋招牌”的国内化妆品公司,在国外往往都没有实体公司。
大多数情况下,它们只是注册了一家香港公司,然后在内地进行个体工商户注册就试图鱼目混珠。
这些公司通过“自己给自己授权”,堂而皇之地打着“亚洲”、“国际”、“集团”、“跨国”等名号进行经营,消费者往往看不出其中的猫腻,将国产品牌错认为进口品牌。
这样的假洋牌在北京的化妆品市场内比比皆是。
他们有的称是与国外合资的,而有的则干脆承认是贴牌。
中介操作很方便
记者随后在网上找到了一个专门从事这种注册的中介公司。
该公司的工作人员刘辉告诉记者说,他们可以提供一条龙服务,只要提供本人身份证和5000元钱,不出半个月的时间,就可以在香港注册一个集团公司。
如果需要香港的经营产地和办公电话,他们也可以帮忙“搞定”。
当记者提出想要弄一个进口品牌时,他主动向记者献计,“你可以再注册一个美国、法国某某有限公司。
虽然注册地不是国外,但是消费者看到后,就会觉得是外国品牌。”
据了解,目前国内大部分的化妆品公司都是采取这样的做法。
它们多是通过所谓“境外注册”(多是在香港),然后再自己给自己授权,这样一个进口品牌就产生了,而实际上境外注册的公司不过是一个空壳,从生产到销售全部都是在国内完成的。
中国大陆
美国
日本
韩国
新加坡
英国
德国
BVI
开曼
澳大利亚
加拿大
中国澳门
中国台湾
印度
法国
西班牙
意大利
马来西亚
泰国
荷兰
瑞士
阿联酋
沙特阿拉伯
以色列
新西兰
墨西哥
巴西
阿根廷
尼日利亚
南非
埃及
哥伦比亚
智利
秘鲁
乌拉圭
比利时
瑞典
芬兰
葡萄牙
加纳
肯尼亚
摩洛哥
斐济
萨摩亚
巴哈马
巴巴多斯
哥斯达黎加
毛里求斯
塞舌尔
百慕大
巴拿马
伯利兹
安圭拉
马绍尔
厄瓜多尔
记账报税
税务筹划
一般纳税人申请
小规模纳税人申请
进出口退税
离岸开户
商标注册
专利申请
著作权登记
公证认证
电商入驻
网站建设
VAT注册
ODI跨境投资备案
许可证办理
体系认证
企业信用
高新技术企业认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