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网红店在走红之前,出于成本的考虑,或者根本没有意识,甚至并未料到会如此迅速地走红,并没有注册商标。

而当红了之后再注册商标,却发现商标已经被抢注。

一些餐饮山寨者对商标有种天然的敏感,一个品牌火了之后,他们会率先查询商标注册情况,一旦有机可乘,立即实施山寨行为。

有的山寨企业抢注商标,导致原创企业很被动,维权成本太高。

某餐饮企业相关负责人表示,打假维权涉及的区域范围太大,走法律途径耗时耗力,最终就算打赢官司,也不一定能拿到赔偿金额。

因此很多企业放弃了维权,只能在官网和门店做出声明和消费提示。

作为餐饮品牌,一旦走到利用法律渠道来打击山寨这一步,事实上就已经失去了先机。

餐饮品牌应该从一开始就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加强品牌保护意识,以最大限度规避或者减少山寨对品牌的伤害。

在遭遇山寨时积极维权,一起“反套路”,对抗山寨,推动整个餐饮业向着良性、健康的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