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过去的一年,呼和浩特市市场监管局(知识产权局)准确把握知识产权保护、市场监管执法与经济社会发展关系,突出工作重点,抓住关键环节,找准角色定位,持续优化创新环境、营商环境,强力支撑创新驱动发展,助力首府高质量发展交出满意答卷。
截至2021年11月,呼和浩特市专利授权量5909件,占自治区专利授权量的27.73%。
有效发明专利为3066件,占自治区有效发明专利总量的38.89%,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为8.9件。
2021年全年申请商标20508件,同比增加了5.62%,占自治区商标申请量的27.06%;注册量为15617件,同比增加20.78%,占自治区商标注册量的26.49%;有效注册量为80411件,同比增长22.78%,占全自治区商标有效注册量的27.25%。
“实”字当头,确保高质高效
一是政策支持有温度。
鼓励企业开展知识产权创新,起草了《呼和浩特市知识产权资助及奖励办法》,明确了资助奖励标准,强化了资助奖励的操作性,确保各级政府对知识产权的鼓励和支持工作落到实处。
印发了《呼和浩特市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实施方案》,强化知识产权“严保护”“大保护”“快保护”“同保护”措施,进一步做好知识产权保护工作。
二是平台运用有力度。
全面开展“呼和浩特市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平台和北方知识产权大数据中心”运用,助力企业提升创新能力。
三是科普宣传有精度。
开展知识产权服务万里行活动和“4•26知识产权宣传周”系列活动,举办知识产权专题培训班和座谈会,助力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运用水平提升。
四是成果转化有速度。
为高等院校搭建知识产权转化平台,组织内蒙古大学、内蒙古师范大学、内蒙古财经大学等十几家驻呼高校参加自治区“实施专利转化专项计划助力中小企业创新发展”座谈会,提升高校院所等创新主体知识产权转化率和转化效益。
“干”字为要,务求见行见效
经自治区批准,成立首批3家知识产权维权援助分中心、3家知识产权援助工作站,进一步拓展维权援助覆盖面。
开展企业知识产权保护托管维权服务,服务托管企业70家。
同时稳步推进中国(呼和浩特)知识产权保护中心申报工作。
今年7月,呼和浩特、包头、鄂尔多斯、乌兰察布、巴彦淖尔五市市场监管局(知识产权局)在呼和浩特市举行《呼包鄂乌巴知识产权协同保护协作协议》签约会议。
与巴彦淖尔市市场监管局签署《“天赋河套”商标保护协议》,与赛罕海关签署《加强呼和浩特知识产权保护合作备忘录》。
深入开展知识产权代理机构“蓝天”专项整治行动。
积极与浙江电商中心对接,加强电商领域专利侵权纠纷案件的办理。
全市市场监管系统共查处商标侵权假冒案件77件,收缴罚没款57.55万元。
联合公安部门成功破获2起销售假冒注册商标商品案。
“动”字发力,助力乡村振兴
一是先行先试,推行试点工作。
呼和浩特市市场监管局被自治区市场监管局确定为地理标志运用促进工程试点。
目前,全市拥有21件地理标志证明(集体)商标,4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1家国家级知识产权强县试点县,1家自治区级知识产权强县试点县。
二是善做善为,深入开展调研。
对武川县2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武川土豆”“武川莜面”和3件地理标志集体商标进行深入调研,并对旗县区的地理标志申请、运用、管理业务指导。
中国大陆
美国
日本
韩国
新加坡
英国
德国
BVI
开曼
澳大利亚
加拿大
中国澳门
中国台湾
印度
法国
西班牙
意大利
马来西亚
泰国
荷兰
瑞士
阿联酋
沙特阿拉伯
以色列
新西兰
墨西哥
巴西
阿根廷
尼日利亚
南非
埃及
哥伦比亚
智利
秘鲁
乌拉圭
比利时
瑞典
芬兰
葡萄牙
加纳
肯尼亚
摩洛哥
斐济
萨摩亚
巴哈马
巴巴多斯
哥斯达黎加
毛里求斯
塞舌尔
百慕大
巴拿马
伯利兹
安圭拉
马绍尔
厄瓜多尔
记账报税
税务筹划
一般纳税人申请
小规模纳税人申请
进出口退税
离岸开户
商标注册
专利申请
著作权登记
公证认证
电商入驻
网站建设
VAT注册
ODI跨境投资备案
许可证办理
体系认证
企业信用
高新技术企业认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