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春节前后的国内情况,相信作为国人都十分清楚,人们的出行大大减少,对网约车和代驾行业的冲击十分巨大。就连外卖服务都在困难时期下升级增设生鲜配送,而对网约车、代驾服务而言也开始谋求新的出路。
就在3月9号,滴滴另辟蹊径,开启“跑腿”业务,进军跑腿行业。据悉,目前滴滴已经在上海、深圳、杭州等21个城市上线“跑腿”服务,首先支持该平台的代驾司机转型或者兼职。
“跑腿”业务的上线,自然需要商标的加持。所以,滴滴在2020年3月5日就向商标局申请注册了4件“滴滴跑腿”商标,分别注册在第9类、第35类、第39类、第42类商品服务上。
可是,滴滴怕是没想到,出师未捷身先死,竟然有人在先已经将“滴滴跑腿”商标注册了!滴滴开展跑腿业务,反倒让拥有该商标的人乐坏了!
根据商标局的商标数据,我们可以看到,在滴滴之前,“滴滴跑腿”商标分别被三家企业申请,而其中成功注册的只有郑州时空隧道公司的2件商标,分别是注册在第9类、第42类商品和服务上。
更加让滴滴尴尬的是,郑州的这家企业还是同行。也就是说,滴滴开展“跑腿”业务,最先受益的是手握“滴滴跑腿”商标的郑州时空隧道公司。
据查,郑州时空隧道公司在2015年开始“跑腿”业务,其创始人在布局商标的时候,想了不少的名字,最终将“UU跑腿”、“滴滴跑腿”都注册了。目前,其主要使用的还是“UU跑腿”,已覆盖176个城市,占据相对优势的市场份额。
所以说,如今滴滴进军“跑腿”行业,其在商标注册上遇到的最大拦路虎,当属时空隧道公司了。其不仅仅在跑腿行业发展的比滴滴早,在该行业中的市场份额占比高;另外,还成功将“滴滴跑腿”注册成商标了。
这对要发展跑腿业务的滴滴肯定是十分不利的。商标是一个品牌的代言人,代表了企业的理念和目标,也代表了企业的文化特色,还能给企业带来知名度和美誉度。无论是为了眼前的利益,还是长远的发展,商标肯定是滴滴绕不开的发展基石。综上考虑,滴滴定然不会放弃这件商标,也必然会对时空隧道公司名下的“滴滴跑腿”商标动手。
而根据《商标法》第三十二条规定,不得以不正当手段抢先注册他人已经使用并有一定影响的商标。
时空隧道公司获得“滴滴跑腿”商标时,滴滴还未有跑腿业务,也就是说,时空隧道公司取得商标权并不适用于《商标法》第三十二条规定。
至于两家企业,对“滴滴跑腿”商标的博弈究竟谁胜谁负,还是要看法院如何审理和判决。
但是无论如何,企业重视商标,并提前布局商标的做法是没有错的,任何一家企业在商标上都应该做到“市场未动,商标先行”,这样才能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商标被他人抢注的风险。
同时,企业在注册商标之后,最好也做好商标监控的工作,一旦发现有“侵权”、“蹭热度”、“傍名牌”等行为,及时以合法权益维权,避免造成更大的经济、名誉等损失。
中国大陆
美国
日本
韩国
新加坡
英国
德国
BVI
开曼
澳大利亚
加拿大
中国澳门
中国台湾
印度
法国
西班牙
意大利
马来西亚
泰国
荷兰
瑞士
阿联酋
沙特阿拉伯
以色列
新西兰
墨西哥
巴西
阿根廷
尼日利亚
南非
埃及
哥伦比亚
智利
秘鲁
乌拉圭
比利时
瑞典
芬兰
葡萄牙
加纳
肯尼亚
摩洛哥
斐济
萨摩亚
巴哈马
巴巴多斯
哥斯达黎加
毛里求斯
塞舌尔
百慕大
巴拿马
伯利兹
安圭拉
马绍尔
厄瓜多尔
记账报税
税务筹划
一般纳税人申请
小规模纳税人申请
进出口退税
离岸开户
商标注册
专利申请
著作权登记
公证认证
电商入驻
网站建设
VAT注册
ODI跨境投资备案
许可证办理
体系认证
企业信用
高新技术企业认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