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互联网信息普及的今天,越来越多的人使用微信公众号,根据功能的不同有文娱类、健康类、经济类、健康类等种类之分,时政类微信公众号在近年来办的如火如荼,新闻热点资讯,时政点评及传播都属于时政类微信公众号传播内容。
用户基本有两部分群体:是传统新闻媒体热爱者,由原来的听众、观看者转变而来,对于时政新闻公众号的认同感较强,是稳定的用户量来源;第二就是普通网民加上新关注的用户,这类用户往往不关注新闻,只是被某个标题或者事件吸引而来,这部分用户往往流失率较大。
如何稳固这两部分群体是我们所要探讨的问题。
一、样本选取与统计方法
笔者选取了“人民日报”、“占豪”、“新华社”、“央视新闻”、“侠客岛”、“瞭望智库”、“观察者网”、“十点读书”、“洞见”、“夜听”十个公众号,抓取这十个号在2019年8月1日—2019年9月1日期间每天推送的两篇公众号文章为样本,采集文章的标题,内容、主题及高频词,题材,推送日期,文章阅读量、点赞量等方面。
后制定编码表,将推送内容按照编码表类目进行分解编码,最终采用统计方法对编码表类目进行释码及细致分析。
经过以上数据的释码和分析,笔者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对时政类微信公众号的传播力的提升。
二、提升时政类微信公众号的传播力
时政类微信公众号对标题、内容、题材、推送时间和针对人群都有一定的要求,与传统新闻媒体的传播有所不同,要把握好以上几点,才能创作出更多“热文”,将传播力传达出去。
(一)标题框形式多样,信息明确突出
首先通过数据分析,“热文”的标题字数偏少,愈是简洁愈能突出重点抓住受众,一般没有超过三行,如“侠客岛”中“事涉香港,中方宣布对美制裁”、“香港学生会缘何成了乱局急先锋”,“占豪”中“这就是中国的态度!”等文章。
时政类新闻要传达新闻的真实性、准确性,标题信息更加明确和突出能提升信息的传播力度。
第二,公众号的排版不仅是简单的文字标题,每个标题框的右侧都有配图,图文并茂,或是新闻照片,或是有反讽意义的漫画,简洁明了,通过图片更细腻的阐释标题文字的意义。
所以在传播过程中,标题框也需要重视,找到合适主题的图片也是能吸引浏览者的制胜法宝。
第三,有些公众号的“热文”有副标题以及“【】”小结的出现,副标题能起到解释主标题的作用,时政类微信公众号的标题字数较少,有些情况下可能没法清楚表达新闻事件的要素,部分标题加上副标题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使读者有读下去的动力,“【】”小结的形式也为消息做了分类,为读者提供更明确的阅读方向,更有区分度。
适当的增加副标题和“【】”小结可为公众号增添了创新点,更好地提高信息的传播力。
第四,还有些公众号的“热文”在标题框上表明“1位朋友读过”,这样的方式同转发量和阅览量多的文章读者有更想阅读的欲望,贴合人们的从众心理。
所以抓住读者心理,在标题框中做出花样也可以提高公众号的传播功能。
(二)内容与评论紧跟时政,避免同质化
首先,了解电视评论节目的人都知道,国家在发生突发事件时,比如“四川汶川地震”、“玉树地震”等等,央视新闻频道都会第一时间邀请嘉宾做直播的解说及评论,时政类微信公众号也不能少了这种时效性,在“观察者网”一篇名为“英驻港总领馆雇员在深圳被拒”的快讯达到“10万+”阅读量,类似这样的快讯据统计还有不少是“10万+”文章,所以作为时政类微信公众号,传达新闻的时效性,抓住热点事件,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要担负起及时传达新闻事件的责任,内容应紧跟时代潮流,及时报道与评价最新消息是有必要的。
其次,要有深度,当代传播媒介发展迅速,不管是微博、微信公众号,还是报纸、电视、广播等传统媒体,都应该以“内容为本”、“内容为王”,不然终会被新型媒介所取代,如何把时政类微信公众号的推文写的有深度又扎实,才是稳定用户、吸引读者最重要的地方,调查显示“10万+”文章大都是经典好文,对新闻事实评论和解析有深度、有立意、有想法,从而建立起一批忠实用户。
但各大公众号之间的文章应各有特色,避免“撞衫”。
第三,还要寻找新闻亮点,传统的时政新闻之所以传播力不强就在于内容往往都是宏大叙事,或展示成果,或机械报道会议内容,缺乏亮点和活力。
新媒体时代时政新闻应该民生化,关注细节,讲好故事,突出亮点,才能增强传播价值。
第四,只有文字的表达还不够,文章必须搭配图片来丰富内容的表达,或是新闻图片或是漫画,或是视频,或是GIF动图,或是音频。
就音频来说,由于每个公众号文章推送时间不定的原因,有些时间是读者较疲惫的时候,听音频较看文字来说更容易被接受,将广播、电视、手机视频紧密结合起来,可以更好地达到传播效果。
对于文章中的字体来说也可以有些调整,并不一定是最原始的宋体,可调整为可爱、别样的字体,使读者眼前一亮。
第五,作为一期完整的公众号信息,还少不了一插图插画及动画装饰的点缀,可以吸引更多年轻的读者点击关注。
最后,对于新闻图片的选择,音频的录制,以及字体、动画的设计都应该注意质量,不能因为是微信公众号的平台而懈怠,一个能达到“10万+”热文的消息报道不能马虎。
(三)合理设定推送时间和推送人群
微信也成了代替QQ的一大办公软件,微信公众号伴随着微信的兴起之后逐渐深入到人们生活中,当打开微信之后每天都会收到公众号定时的推送,或是在朋友圈看到好友分享的各种类型的文章,在碎片化阅读的时代,手机快速阅览取代了很多人阅读长文的习惯。
就腾讯对其用户阅读时间数据调查分析的结果显示,一般在 8 时、12 时、22 时阅读的频率最高,而对十个时政类微信公众号做的数据调查结果也显示,发布的几个时间段吻合度较高。
8点上班早高峰是清晨,适合接收信息,读者也有些时间看公众号的文章,中午12点是午休时间,可以用零碎的时间来进行阅读,晚上22点一般都准备休息了,给用户放松的方式来阅读。
所以在这几个时间点可以推送文章,早中晚用户需要接收的信息也是不同的,早上的新闻更加有冲击力,体现新闻的及时性,中午推送的新闻量可以大一些,语言可以更犀利,文字更有力度。
晚上是一天疲惫需要缓解的时候,文章的解析和评论可以少一些,以介绍赏析文章为主,或是配上音频,在夜间放松用户的眼睛,耳朵便可以直接接收到要传达的信息。
对于推送人群,每个时政类微信公众号需要有预设,比如有些公众号针对的是青年人及更小的群体,针对不同人群推不同类型的时政新闻,才能抓住受众眼球,可以从时间、字体、文章体裁等各方面考虑,青年人有些晚起晚睡的习惯,那么对于公众号发布的时间可以根据用户年龄层次调整;比如公众号内容针对年级较大的人群,那么文章的语言就不能过于流行化,语言表达要更加通俗易懂,话题更加符合这类人群的关注点,符合人群的作息规律。
三、结语
在5G时代到来的今天,如何利用好新媒体,如何把握时政类微信公众号的传播,是需要多方考虑的,用户的阅读习惯从依赖传统媒介到现在碎片化的转变,抓住时政类公众号,对于抓新闻的真实性、时效性是必不可少的,标题要精短干练,有副标题、图片的阐释,甚至是标题阅读量的加入;内容要真实有效,抓住重点,图文并茂,加入视频音频GIF动图等吸引用户的新变化;对于推送人群和时间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能一味按照固定模式传播。
从多方面把握,才有利于提升时政类微信公众号的传播力。
来源:《视听》:http://www.zzqklm.com/w/xf/9501.html
中国大陆
美国
日本
韩国
新加坡
英国
德国
BVI
开曼
澳大利亚
加拿大
中国澳门
中国台湾
印度
法国
西班牙
意大利
马来西亚
泰国
荷兰
瑞士
阿联酋
沙特阿拉伯
以色列
新西兰
墨西哥
巴西
阿根廷
尼日利亚
南非
埃及
哥伦比亚
智利
秘鲁
乌拉圭
比利时
瑞典
芬兰
葡萄牙
加纳
肯尼亚
摩洛哥
斐济
萨摩亚
巴哈马
巴巴多斯
哥斯达黎加
毛里求斯
塞舌尔
百慕大
巴拿马
伯利兹
安圭拉
马绍尔
厄瓜多尔
记账报税
税务筹划
一般纳税人申请
小规模纳税人申请
进出口退税
离岸开户
商标注册
专利申请
著作权登记
公证认证
电商入驻
网站建设
VAT注册
ODI跨境投资备案
许可证办理
体系认证
企业信用
高新技术企业认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