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4月11日,北京阳光知识产权与法律发展基金会正式发布《商标与商号法律制度冲突问题研究报告》。
报告历时一年半,是目前针对商标与字号法律制度冲突问题进行的比较系统、全面的研究成果,具有极高的实践价值。
在我国目前的法律制度体系下,商标与商号或者经商标局核准注册,或者经企业名称登记,在形式上都可能处于合法的状态,但二者却可能分别由不同的主体享有权利,由此引发了一系列市场主体间潜在的利益冲突。
商标与商号的权利冲突是知识产权领域发生的诸多权利冲突中最为突出的现象之一。
这种冲突持续多年,对市场经济秩序的破坏日甚一日。
2021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纲要(2021-2035年)》,提出到2035年,我国知识产权综合竞争力跻身世界前列,全方位、多层次参与知识产权全球治理的国际合作格局基本形成,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知识产权强国基本建成。
在全国上下大力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的大背景下,着力解决商标与商号权利冲突这一顽疾的时机已经成熟,这不仅是响应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的应有之义,也是深入优化营商环境、提高我国经济竞争力的有利激励。
虽然各级行政、司法、检察部门早已意识到这一长期存在、困扰企业的问题,并始终致力于推动加强对商标、商号权利的保护工作,但这个问题没有解决。
在此背景下,北京阳光知识产权与法律发展基金会发起了《商标与商号法律制度冲突问题》研究课题项目,旨在探究解决此类问题的有效方法,提出相关立法、司法建议,以期实现完善国家相关立法、执法,改善国家营商环境、解决企业困顿。
课题由刘春田教授、宿迟院长、金克胜教授全程参与、亲自指导,并与同仁堂、百度、腾讯、阿里、知产宝等企业代表、韬安、万慧达、天驰君泰、隆诺等律师事务所及基金会研究人员等共同组成课题组,在充分调研基础上形成初稿。
之后,就报告初稿组织了有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知识产权局、司法机关等相关部门及学者专家参加的研讨会,广泛听取相关单位负责同志及专家的意见建议,最终形成本报告。
本报告分为五大部分,包括调研课题研究背景、商标与商号法律制度冲突问题现状、商标与商号法律制度冲突成因分析、比较法视域下的借鉴、对策及建议。
在商标与商号法律制度冲突问题现状部分,课题组通过知产宝诉讼数据库收集、统计了2018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期间的涉商标与商号冲突问题的民事、行政诉讼案件8454件,并通过数据筛选及分析、重点案例剖析梳理、实地走访相关企业、召开座谈会、研讨会等方式,汇总了第一手资料,从六个维度展现了商标与商号权利冲突的严重程度及影响。
在商标与商号法律制度冲突问题的制度成因分析部分,课题组分别从认识层面、规范层面、行政管理层面、司法与行政执法层面进行了深入分析,努力探寻造成冲突的深刻原因。
在比较法视域下的借鉴部分,课题组通过检索、翻译,总结、分析了美国、欧盟、法国、德国、英国、日本、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的域外具体实践,并对相关制度和实践经验进行拣选,从中找到值得我国参考借鉴的方法。
最后,课题组从树立对“商业标记”的正确理解和认知,用市场思维对待财产权利、优化商业标记体系的法律制度建设,为乱象治理提供法律依据、加强社会诚信建设与合规建设,打造以诚信为价值观的营商环境、加大司法裁判的惩处力度,树立司法从裁判到执行的权威性与威慑力、进一步完善企业名称登记制度,完善企业名称信息库的建设、加大各相关部门行政执法力度,治理企业名称登记、使用乱象等六个方面提出对策及建议,以期为切实解决商标与商号的法律冲突问题提供智慧贡献。
中国大陆
美国
日本
韩国
新加坡
英国
德国
BVI
开曼
澳大利亚
加拿大
中国澳门
中国台湾
印度
法国
西班牙
意大利
马来西亚
泰国
荷兰
瑞士
阿联酋
沙特阿拉伯
以色列
新西兰
墨西哥
巴西
阿根廷
尼日利亚
南非
埃及
哥伦比亚
智利
秘鲁
乌拉圭
比利时
瑞典
芬兰
葡萄牙
加纳
肯尼亚
摩洛哥
斐济
萨摩亚
巴哈马
巴巴多斯
哥斯达黎加
毛里求斯
塞舌尔
百慕大
巴拿马
伯利兹
安圭拉
马绍尔
厄瓜多尔
记账报税
税务筹划
一般纳税人申请
小规模纳税人申请
进出口退税
离岸开户
商标注册
专利申请
著作权登记
公证认证
电商入驻
网站建设
VAT注册
ODI跨境投资备案
许可证办理
体系认证
企业信用
高新技术企业认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