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强势品牌,要想利用品牌授权进行品牌传播,或者进行品牌多元化延伸,它必须对品牌授权的流程进行严格的审视和管理。固然,对品牌授权的产品阈限进行界定是重要的,但对品牌管理者而言,更为重要的应该是对品牌授权申请人的考核和管理。
近日,可口可乐在上海南京西路落址的“可口可乐专门店(Cocacola store)”让很多人看不明白:
一个饮料王国的超级大佬,偌大一个专门店居然不售饮料,反而让一些服饰配件、礼品、文具和家居用品等时尚用品在店里大张其市。可口可乐是何居心?可口可乐的官方回答很坦白。它对媒体的解释是,“这是可口可乐品牌战略营销的一部分,可口可乐希望通过专门店平台,向中国庞大的消费群体传递品牌的内涵与创新”,这个回答并不是对媒体的敷衍。的确,可口可乐的“另类”举动并不象一些业内人所说的品牌多元化延伸,可口可乐对饮料之外的多元化并不感兴趣,它所想要做的,仅仅是通过品牌授权,将可口可乐品牌的传播张力进一步扩大。
值得一试的传播工具
作为全球饮料业的第一品牌,可口可乐对各种品牌传播工具的系统使用早已如火纯青。品牌传播领域所经常使用的广告(电视、广播、报纸、杂志、互联网、手机短信等)、事件或活动行销、公关、促销、直效行销(数据库营销)、终端生动化、口碑营销等七大传播工具,可口可乐皆有尝试。这一次,可口可乐又将品牌传播的新触角延伸到了品牌授权。
对品牌授权领域的涉足,可口可乐更多的是一种尝试。因为品牌授权作为一种新锐的传播工具,它的信息有效到达率、信息接收的程度和千人成本并没有一个清晰的度量,没有任何的机构曾经对它进行过传播效果的监测和评估。可口可乐只能大致估计,可口可乐的品牌爱好者会喜欢上可口可乐的授权产品,而可口可乐的授权产品反过来也会让更多的人喜欢可口可乐,授权产品会象媒介一样散播可口可乐品牌知名度,并同时提升品牌忠诚。
难得的“一石二鸟”,可口可乐又何乐而不为呢?更何况这种尝试是一种不必花费太多预算的品牌传播!所有的开支将由被授权者承担,可口可乐所要做的,就是不断的管理并提升授权品牌“Cocacola”,避免让“Cocacola”在品牌授权中受到任何伤害。
其实,利用品牌授权进行纯粹的品牌传播,在全球范围内虽然不乏先例,但由于品牌授权陷阱重重,敢于冒险一试的也并不多见。比较有名也比较成功的是F1赛场上风头正劲的法拉利,世人皆知法拉利是顶级跑车的代名词,却很少有人知道法拉利除了跑车之外,还有它所授权生产的T恤和帽子。
在北京崇光百货开业的法拉利专卖店(Ferrari Corner)里,你可以一饱眼福,形形色色的法拉利跑车模型、玩具、瓷水杯、皮带、领带、烟灰缸、手套、饰品、钥匙扣、袖扣、头巾等相关产品,令人目不暇接。只是遗憾的是,这些小东西如同它们的“正身”——法拉利跑车一样,往往身价不菲,就说一件展售的法拉利纪念T恤,标价就高达1700元,原因仅仅因为它是法拉利,并且全北京城仅此一件。
一件小小的普通T恤,值得了1700元吗?即使是全球顶级的服装品牌,也未必有这个勇气,但法拉利可以,因为它与可口可乐的目的如出一辙,它们并不想靠零星的几件T恤和帽子来盈利,它们仅仅是想通过高价的噱头和可以穿着到处炫耀的T恤,来给它们的品牌制造一个全新的传播契机。
1700元的纪念T恤并没有丢法拉利的脸,反而给法拉利品牌增添了一丝异样的光亮。然而,并不是每一个品牌都会如此幸运,一年前,曾经在国内市场不可一世的蓝猫品牌,就因为一个“不小心”的品牌授权,差点让苦心打造的蓝猫品牌功亏一篑。
管理好品牌接触点
蓝猫是一个完全模仿迪斯尼盈利模式迅速崛起的卡通品牌,靠着风靡国内的“蓝猫淘气3000问”,蓝猫一夜之间成为了“超生品牌”。谁肯出钱,谁就能得到蓝猫的品牌授权,在一个放任自流的品牌管理框架下,蓝猫品牌在短短数年间就已经横跨食品、服饰、玩具、日化、图书等几十个儿童消费品领域。悲剧自蓝猫极盛时期上演,2004年10月,蓝猫授权的蓝猫保健因合同纠纷出事,由于没有启动应急的危机公关,蓝猫品牌遭受重创。
蓝猫并不是一个极端的个案。虽然品牌越强势,它的授权延伸空间就越强,但事实上,无论一个品牌有多么强大,它的品牌授权延伸空间都是有限的。比如说可口可乐,它将品牌授权在了服饰配件、礼品、文具和家居用品等时尚用品上,却对保健品、家电、白酒等未及分毫。原因即在于,品牌就是一个有着共同特质的人群数据库,一个真正的品牌就是一个完整的人群平台,在这个平台上,只有合适的演员才能上去翩翩起舞。
可口可乐聚焦的是一些时尚化的年轻人群,在这个人群平台上,它所营造的欢快、激情的品牌氛围显然与保健品、家电和白酒等产品特有的凝重感格格不入。判断一个“演员”是否能到一个“人群平台”上跳舞其实很简单。首先它必须在品牌的人群定位、品牌属性、个性、利益点上与“人群平台”一致,其次在产品本身的属性联想上,“演员”与“人群平台”的个性、气氛不至于相冲突,满足了这两点,才算有“上台”的最起码资格。
反观蓝猫,蓝猫的品牌延伸路径一直集中在儿童产品领域,它是一个彻底的儿童品牌,因而蓝猫儿童保健品在“上台”的两个基本点上是合格的。只不过,这个合格的“上台演员”表现并不专业,它并不具备保健品领域所特有的专业技能,于是在保健新品的上市中面临着重重拦阻。这些拦阻,恰恰是品牌授权操作中必须正视的暗藏陷阱。
一个强势品牌,要想利用品牌授权进行品牌传播,或者进行品牌多元化延伸,它必须对品牌授权的流程进行严格的审视和管理。固然,对品牌授权的产品阈限进行界定是重要的,但对品牌管理者而言,更为重要的应该是对品牌授权申请人的考核和管理。每一个授权产品都是一个品牌接触点,如果申请人在任何一个品牌接触点上给品牌目标人群留下了坏印象,那么一粒老鼠屎就会毁坏一锅粥,受拖累的将是自己的整个授权品牌。
品牌管理者必须牢记,申请人不是企业的员工,他不会主动管理授权品牌,并进而管理好每一个品牌接触点,他之所以需要授权品牌,仅仅是因为他想借助授权品牌良好的品牌形象去赚钱。申请人永远不会对授权品牌负责,一旦手中的授权品牌出事,他马上会转向申请另一个品牌的授权。因而,品牌管理者要让授权品牌在申请人手中完好无损,就必须全面介入申请人全流程的品牌管理操作中,而不是将授权费收入腰包后撒手不管。
中国大陆
美国
日本
韩国
新加坡
英国
德国
BVI
开曼
澳大利亚
加拿大
中国澳门
中国台湾
印度
法国
西班牙
意大利
马来西亚
泰国
荷兰
瑞士
阿联酋
沙特阿拉伯
以色列
新西兰
墨西哥
巴西
阿根廷
尼日利亚
南非
埃及
哥伦比亚
智利
秘鲁
乌拉圭
比利时
瑞典
芬兰
葡萄牙
加纳
肯尼亚
摩洛哥
斐济
萨摩亚
巴哈马
巴巴多斯
哥斯达黎加
毛里求斯
塞舌尔
百慕大
巴拿马
伯利兹
安圭拉
马绍尔
厄瓜多尔
记账报税
税务筹划
一般纳税人申请
小规模纳税人申请
进出口退税
离岸开户
商标注册
专利申请
著作权登记
公证认证
电商入驻
网站建设
VAT注册
ODI跨境投资备案
许可证办理
体系认证
企业信用
高新技术企业认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