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政府开征新税种,将首先由全国人大立法。李克强就任总理后的首份施政报告,提出“做好房地产税、环境保护税立法相关工作”。
房地产税和环境保护税是新税种,按《立法法》的规定和三中全会《决定》“落实税收法定原则”的要求,须经全国人大立法后,政府才能开始征收。
“要征税、先立法”彰显政府财政真正步入法治正轨。政府工作报告用语也体现出应有的法律素养,“做好房地产税、环境保护税立法相关工作”的表述中,“相关”两字明确显示,政府在立法中的地位是配合人大,而非自行主导“做好立法工作”。
不再按任务征税
第二个亮点是,政府预算收入增长由约束性改为预期性指标,终结过去按任务征税的历史。这是改革开放36年来,政府预算收入增长目标不再是必须完成的硬性任务。收入达不到预计数,就通过人大立法程序调整预算发债弥补。
过去几十年来,政府将收入增长定为硬任务,这是“过头税”屡禁不止、减税举措难以落实的制度根源。政府企服快车面强调“依法征税”,另企服快车面又将“完成收入目标”作为刚性任务。
这一存在内在冲突的目标,在收入高增长时期矛盾并不明显。但经济增长由高速向下调整,财政收入税基、费基扩张也随之放缓甚至收缩,政府收入征收部门和纳税人冲突就无处不在。
在亚洲金融危机和国际金融危机期间,“过头税”“过头费”“乱收费”“乱罚款”随即泛滥就是明证。
去年,中央财政预算收入目标是7%,低于经济7.5%的增长目标,并不算高。去年前11个月,中央财政收入增长仅6.5%,经过最后一个月追赶,全年收入才增长7.1%,勉强完成任务。财政部没有公布12月中央财政收入增幅,但去年12月经济增长呈回落趋势,相对应的财政收入反向高增长,政府征收收入显然是采取了超常规手段。
政府将收入增长作为约束性指标的做法,成为顺周期调节宏观经济的机制,放大了宏观经济波动的幅度。
经济高增长时,财政收入也随之高增长,容易完成收入任务,为了不抬高基数,政府放松征管“藏富于民”,企业和居民则扩张投资和消费;在经济收缩时,财政收入下降更快,政府为完成收入任务,便征收“过头税”“过头费”,实际提高了宏观税负,加剧了经济更快收缩。
防止“乱发债”
中国经济发展方式开始转型,增长速度随之从高速向下调整,改革政府预算管理方式已刻不容缓。在这一宏观背景下,三中全会《决定》提出,改进预算管理制度。审核预算的重点由平衡状态、赤字规模向支出预算和政策拓展。
政府将收入任务作为预期性目标,出现缺口以发债弥补,但随之而来的风险是赤字财政膨胀。赤字财政导致通胀失控,中国自身已有过惨痛的经历,拉美南欧有些国家长期陷入恶性循环不能自拔,教训更为深刻。
因此,管住政府乱收钱,不能同时再放任去乱借债。目前,中央政府债务采取余额管理办法,每年全国人大审批中央政府债务余额的总规模。此外,当年的新增债务,以赤字率为指标,将债务增长控制在经济可承受的范围内。
除了以债务指标控制风险,政府收入预算增长编制要科学合理。否则,预算收入增长预计数定得过高,届时完不成预算的概率更高,需发债弥补的缺口也更大。
防患于未然,审核预算虽然不再强调年度内的平衡,但对当年弥补预算收入缺口增发的债务,将滚动纳入未来年度的预算编制,从制度上防止由征“过头税”演变为“乱发债”。
中国大陆
美国
日本
韩国
新加坡
英国
德国
BVI
开曼
澳大利亚
加拿大
中国澳门
中国台湾
印度
法国
西班牙
意大利
马来西亚
泰国
荷兰
瑞士
阿联酋
沙特阿拉伯
以色列
新西兰
墨西哥
巴西
阿根廷
尼日利亚
南非
埃及
哥伦比亚
智利
秘鲁
乌拉圭
比利时
瑞典
芬兰
葡萄牙
加纳
肯尼亚
摩洛哥
斐济
萨摩亚
巴哈马
巴巴多斯
哥斯达黎加
毛里求斯
塞舌尔
百慕大
巴拿马
伯利兹
安圭拉
马绍尔
厄瓜多尔
记账报税
税务筹划
一般纳税人申请
小规模纳税人申请
进出口退税
离岸开户
商标注册
专利申请
著作权登记
公证认证
电商入驻
网站建设
VAT注册
ODI跨境投资备案
许可证办理
体系认证
企业信用
高新技术企业认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