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网擅录九旬教授论文赔偿70多万”“知网回应遭教授起诉索赔70多万”“九旬教授回应论文被知网擅自收录”“人民日报评知网下架维权作者论文”“央视网评老教授状告中国知网”“中国知网向退休教授赵德馨道歉”“赵德馨教授回应知网道歉”……是的,本周是中国知网“霸榜”微博热搜的一周,是中国知网因擅自收录89岁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退休教授赵德馨100多篇论文而卷入侵权诉讼纠纷,败诉后下架作者论文引发“众怒”、成为舆论风暴中心的一周。
12月10日晚间,中国知网在其微信公号推出《关于“赵德馨教授起诉中国知网获赔”相关问题的说明》一文,向赵德馨教授道歉。
据相关媒体报道,对于中国知网上述说明中的道歉,赵德馨教授表示,中国知网应拿出整改措施,而不是停留于表面,希望中国知网不要搞垄断,能保护知识产权和知识分子创新的积极性。
而不少网友则认为中国知网避重就轻,道歉并不诚恳。
风波始末
“把我100多篇文章收录(到)数据库,还通过电脑、手机这些端口来传播,不仅不告诉我,读者包括我自己下载还要付费,我本人却从没拿到过一分钱稿费。”“为什么我创造的知识成果得不到尊重?”这是12月6日,赵德馨教授在接受长江日报记者采访时说的话。
尽管在2020年8月,赵德馨教授选择了维权,目前,法院已经判决中国知网向其赔偿70多万元,赵德馨教授在谈起维权缘由时仍很气愤。
而不仅让赵德馨教授气愤,还引发“众怒”的是,在败诉后,中国知网下架了赵德馨教授的论文。
原来,胜诉后,赵德馨教授很快发现,中国知网不再收录他的文章,曾经收录的也都下架了。
“不免费(给他用)就下架,说明知网一心只想牟利,没有承担起文献平台促进知识公共传播的义务。
如果是真的想促进知识的交流,就不应该下架我的文章,而是要考虑怎么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赵德馨教授向媒体表示,“中国知网必须要改革,不能输了官司就下架我的文章。
对我个人来说是维权,但是对于整个国家在知识产权保护的层面来说,它是个大事。”
对于此事件,12月9日,人民日报发表《知网,知否?》一文指出,作为一家掌握独家资源的平台,应当严格守法,尊重知识产权,面对诉讼维权和法院判决,理应服从判决、尊重作者,真正拿出改正错误的诚意。
然而,赵教授胜诉后知网随后就下架论文,这种做法既不是正确的态度,更不是合理的做法。
围绕知识产权保护,类似知网这样的平台一直存在争议。
从论文查重高收费,到作者下载自己论文被收钱;从低价甚至不花钱就能收录学术文章,到用户下载时却标上高价等等。
究其因,就是一家独大,作为国内大型中文数据库,在学术界有着巨大影响力。
影响越大,责任越大,对于知网这样的平台,任何时候都不应滥用影响力,搞成了“店大欺客”,更不应输了官司就意气用事。
面对维权和批评,知网应当拿出解决问题的诚意,赢得大家的谅解,虚心接受监督和批评,在知识产权保护社会责任和企业经营发展上,找到合理合法的平衡点,这才是长远发展的正道。
记者注意到,12月10日,新华社和人民日报微信公号均全文推出了人民日报这篇文章。
12月8日,央视网发表评论员文章《老教授状告中国知网,“借鸡生蛋”生意该改改了》。
评论文章指出,未经过老教授同意擅自传播,作者自己下载还要收费,中国知网做起了“无本生意”。
其表面上霸王条款自定的“强制授权”,背后却是对知识产权的垄断,没有真正体现出对知识原创者的尊重。
论文作者呕心沥血创作出的成果,发表后被收入中国知网系统,用于牟取高额经济利益,而原作者却无法从中获得应有报酬。
中国知网“借鸡生蛋”的生意该改改了!回归公益、与作者共赢才是正途大道。
实际上,该事件已然引发轩然大波,除了新华社、人民日报、央视网等媒体之外,光明日报等其他各大媒体也对该事件进行了报道或发表评论文章。
回归判决
针对赵德馨教授起诉中国知网一事,本报记者登录中国裁判文书网,查询到了相关判决书进行研读。
记者注意到,赵德馨教授诉《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即中国知网运营主体)侵害信息网络传播权纠纷系列案相关判决文书多达100多份。
在这些系列案件中,赵德馨教授主张被告在其运营的网站“中国知网”(www.cnki.net)中擅自向公众提供涉案文章的阅读、下载服务。
被告未经许可擅自将原告作品数字化并在网站上进行传播、销售,其行为严重侵害了原告的合法权利,应当承担民事责任。
而在这些系列案件中,本报记者注意到,被告中国知网的答辩理由均包含以下几点:
一是涉案文章为原告赵德馨教授发表在相关期刊,属于该期刊的具体内容,而该期刊作为汇编作品具有独立和完整的著作权,被告已就期刊在CNK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网络版)上的收录和信息网络传播取得期刊方授权,被告具有合法授权,并未违反法律规定。
二是涉案文章原发期刊存在在征稿过程中已通过稿约、版权声明等形式公开告知已被《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期刊网”收录等事实,使用费用以稿酬形式支付。
原告投稿即视为同意涉案文章被收录和信息网络传播,而且学术成果的广泛传播,符合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创作和传播的著作权法立法宗旨,被告通过期刊方向原告支付报酬亦符合原告利益,被告并不构成对原告著作权的侵害。
三是中国学术期刊(网络版)属于期刊,拥有国家相关部门批准文件及期刊出版许可证,被告作为期刊出版单位网络转载已在其他报刊刊登且著作权人未声明不得转载、摘编的涉案文章,符合期刊转载法定许可的法律规定,不构成对原告信息网络传播权的侵害。
四是被告已在原告提起本案诉讼后,删除了涉文章,不存在停止使用的必要。
被告在涉案文章的传播过程中已尽到合理审查和注意义务,主观上并无过错,不应承担赔偿责任。
针对该系列案件,判决显示,法院认为,涉案作品属于文字作品,依法受著作权法保护。
根据涉案作品的署名、发表情况,在无相反证据的情况下,法院可以认定原告系涉案作品的作者,原告有权提起诉讼。
关于被告中国知网提供涉案作品网络阅览及下载服务是否构成侵权的问题。
判决显示,法院认为,第一,被告主张其已经取得杂志社的合法授权,被告现有证据不足以证明杂志社已经从原告处取得了涉案作品信息网络传播权授权及转授权的权利,被告的该项主张不能成立。
第二,被告主张其提供作品网络浏览和下载服务构成法定许可。
对此,法院认为,将期刊上的作品转载于网络空间不属于法定许可的范围,被告该抗辩不能成立。
案件中,被告在其经营的“中国知网”网站上登载了与原告涉案作品并允许网络用户下载,使公众可以在个人选定的时间和地点获得该作品,已经构成对原告作品信息网络传播权的侵害。
该系列案件,法院均不同程度支持了赵德馨教授的诉讼请求,赔偿额从几百元到几千元不等,影响赔偿额的主要因素是涉案文章的字数。
据了解,除了赵德馨教授之外,赵德馨教授的夫人周秀鸾教授,与赵德馨教授同为知名经济史学家,同期也有41件起诉中国知网的类似案件。
赵德馨教授的学生、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退休教授苏少之后来也以同样的方式与中国知网打起了维权官司并胜诉。
赵德馨教授也在胜诉后鼓励广大知识分子要敢于维权,别当“沉默的大多数”。
2019年,曾经以“高学历”光环闯天下的演员翟天临因“不知知网”而被曝光学术造假,自此断送演艺生涯、彻底“凉凉”。
在此,想给知网提个醒儿,知网可千万别再“佯装不知”知识产权,以免落得“凉凉”的下场!任何企业都应知法懂法守法!
中国大陆
美国
日本
韩国
新加坡
英国
德国
BVI
开曼
澳大利亚
加拿大
中国澳门
中国台湾
印度
法国
西班牙
意大利
马来西亚
泰国
荷兰
瑞士
阿联酋
沙特阿拉伯
以色列
新西兰
墨西哥
巴西
阿根廷
尼日利亚
南非
埃及
哥伦比亚
智利
秘鲁
乌拉圭
比利时
瑞典
芬兰
葡萄牙
加纳
肯尼亚
摩洛哥
斐济
萨摩亚
巴哈马
巴巴多斯
哥斯达黎加
毛里求斯
塞舌尔
百慕大
巴拿马
伯利兹
安圭拉
马绍尔
厄瓜多尔
记账报税
税务筹划
一般纳税人申请
小规模纳税人申请
进出口退税
离岸开户
商标注册
专利申请
著作权登记
公证认证
电商入驻
网站建设
VAT注册
ODI跨境投资备案
许可证办理
体系认证
企业信用
高新技术企业认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