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复式记账法,本期经营损益在期末一次性汇总转入资本账户,可以得到期末包含本期损益的资本账面余额。

因此,基于公式7,实际资本增值目标计量公式,即资本会计目标控制公式的推导过程如下:

根据期末资本,不包括本期损益=期末累计资产-期末累计负债-(本期累计收益-本期累计费用)(公式7),由于本期累计损益=本期累计收益-本期累计费用不包括本期损益的期末资本=期末累计资产-期末累计负债-本期累计损益将本期累计损益从公式右侧移至左侧,反映本期损益在期末结转。

可以推导出一个恒等公式,揭示资本保值增值与资产负债价值的关系,即不含本期损益的资本+本期累计损益=期末累计资产-期末累计负债。

通过对等式左侧显示的逻辑的分析,可以得出期末资本包含本期损益的内容=不包括本期损益的资本+本期累计损益=期末累计资产-期末累计负债(公式8)。

公式8可简化为:包含本期损益的期末资本=不包括本期损益的资本+本期累计损益(公式9)。

公式九与公式五本质上重叠,可能为实用会计计量目标公式提供推导通道。

此外,上述公式8还可以简化为:包含本期损益的期末资本=期末累计资产-期末累计负债(公式十)。

公式10表明,公式9不仅与会计恒等式衍生的资本计量恒等式一致,而且与会计恒等式本身一致。

同时,由于公式九中本期累计损益与利润计算公式一致,本文选择以公式九为基础,将公式七代入其中,继续推导如下:

因为不包括本期损益的期末资本=期末累计资产-期末累计负债-本期累计收益+本期累计费用(公式7),所以包括本期损益的期末资本=期末累计资产-期末累计负债-本期累计收益+本期累计费用+本期累计损益;由于本期累计损益;=本期累计收益-本期累计费用,因此包括本期损益的期末资本=期末累计资产-期末累计负债-本期累计损益+本期累计损益,即包括本期损益在内的期末资本=期末累计资产-期末累计负债(公式十)。

将公式七代入公式九,再次得出公式十。

如改用数学符号,可将公式十列列为:上式中,S表示资本,A表示资产,L表示负债,t表示时间数列,0表示本期开始,1表示本期结束,IPL表示包含损益(IncludingProfitloss)。

公式十不仅是实用的会计目标公式,也是结转本期增值后的实际资本控制公式。

在会计实践和企业管理实践中,既是财务会计的目标公式,也是管理会计的目标公式。

企服快车面,它与会计恒等式及其衍生的资本计量恒等式相连,有效地保持了恒等式的性质。

另企服快车面,它不再是一种新的静态等式,而是一种基于时间数的目标确定、分期付款明确、动态过程恒等式。

根据复式簿记原理,上述推导过程表明,公式十的基础是公式七,即企业实际资本运动过程的要素控制公式。

公式7和公式10,一是实际资本要素控制公式,控制和反映资本保值结果,二是实际资本计量目标公式,控制和反映资本保值增值的综合结果,即增值后资本。

这构成了企业会计的一对核心控制公式。

如果加上公式五,这就是企业资本保值增值的资本管理会计,即企业会计的一对半核心公式。

综上所述,企业会计要素控制公式与计量目标公式相辅相成。

一是企业资本运动具体过程的系统、全面、完整的持续控制,二是企业资本运动定期目标的系统、全面、完整的总结,可以更科学、清晰地引导和规范企业资本的管理实践。

其推导过程参考并衔接了企业会计的资产负债观和收入费用观,系统、全面、科学地坚持复式簿记原则,既揭示了企业会计计量和资本保值增值的核心目标逻辑,又体现了企业会计现有资本观的数学逻辑,有效揭示和确立了资本核算和资本管理的全要素理念。

企业会计要素控制公式和计量目标公式的推导和建立,企服快车面解释和支持现代会计资本管理理论,即以企业资本为管理控制对象和服务于企业管理的会计管理理论,完善和完善会计经济学和资本会计理论的概念框架;

另企服快车面,提示和扩大企业资本管理能力,全面控制资产、负债、收入和成本,全面控制企业现有资本的安全、流动性、效益和透明度,全面加强企业综合资本管理、综合成本管理和综合经济会计的会计改革和发展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