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业绩下滑,张裕公司解释称,受经济增速放缓影响,国内葡萄酒行业总体需求疲软,无论是国产葡萄酒还是进口葡萄酒的销量和销售收入均出现不同幅度下降,国内葡萄酒市场特别是中低价位葡萄酒市场竞争非常激烈.受葡萄等原料价格上涨,固定资产折旧、运费和人力成本增加等持续影响,公司盈利能力面临更大压力.
就具体业务而言,上半年张裕葡萄酒、旅游业务营收分别同比下降13.01%、7.44%,白兰地业务仅微增3.33%.分地区来看,张裕国内市场营收同比下降9.92%,国外市场营收同比下降5.5%.
事实上,受国外葡萄酒大量涌入、价格区间进一步下移影响,国内葡萄酒市场特别是中低价位葡萄酒市场竞争激烈,加之电商渠道对传统销售渠道的冲击,张裕公司自2012年起业绩增长乏力,2017年、2018年净利仅分别增长5.01%、1.06%.
对此,张裕公司提出"聚焦大单品、聚焦高品质、聚焦中高端"战略,其中进口酒主攻爱欧公爵、蜜合花、魔狮、歌浓、富郎多等收购品牌.
2017年12月,张裕公司宣布投资1亿元收购澳大利亚歌浓酒庄80%股权,在法国、西班牙、澳大利亚、智利等全球重要葡萄酒产区完成产能布局.截至2018年6月底,拥有5家海外酒庄、8家国内酒庄,共计20余个国内外主推产品品牌.
2019年3月,张裕宣布其子公司法尚简式股份公司拟以股权作价方式出资576.974万欧元,与法国Advini SA公司方面共同设立一家合资公司,以提升张裕法国进口酒板块的品牌定位及国外品牌影响力.
不过,中国葡萄酒与烈酒进出口协会(CAWS)公布的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葡萄酒进口量下跌8.26%至6.875亿升,为2014年以来首次下降.就瓶装葡萄酒而言,法国仍是中国最大的进口来源国,但进口量(1.7383亿升)与进口额(10.58亿美元)双双下跌.
酒水行业研究者欧阳千里此前接受新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美国、智利、澳大利亚、新西兰甚至是匈牙利等""葡萄酒正在中国积极布局,而澳大利亚、智利的葡萄酒口感更适合中国人,导致我国对法国葡萄酒进口量下降.此次设立法国合资公司对于张裕公司来说是长期利好,但短期内难以提升其在国外的品牌影响力.
控股股东长期霸占核心商标"收租"
在业绩增长乏力的情况下,张裕公司却要每年向控股股东张裕集团缴纳商标使用费,仅2018年该笔支付就达7397.6495万元.早在2010年,中国证监会山东监管局曾向张裕公司下发改正措施,但其商标权属问题迟迟未解决,被投资者和业内质疑侵占上市公司利益.
2019年3月8日,因控股股东张裕集团未及时变更旗下"张裕""爱斐堡"等商标的权属问题,导致张裕公司使用商标时仍需经过张裕集团特许,影响上市公司资产独立性,而张裕公司未对集团违背承诺情况及时披露.对此,中国证监会山东监管局连发3份行政监管措施决定书,责令张裕公司整改,同时对张裕集团和张裕公司时任总经理周洪江、董事会秘书曲为民出具警示函.
张裕公司在今年4月3日晚公布的整改公告中称,"黄金冰谷""爱斐堡""爱菲堡""爱斐""AFIP"商标已在2011年正式变更为公司所有,但公司仍无法在短期内取得"张裕"等商标的所有权.对此,张裕公司证券部工作人员当时答复称,"大股东有自己的股东,需要多方股东协商一致才行".
2013年-2019年,张裕集团累计向张裕公司收取了约4.21亿元的商标使用费,但实际用于品牌和产品宣传的费用仅占10.8%,远非双方协议规定的51%.而张裕公司每年仍需自行支付3475万元-5473万元不等的广告和推广费用,还需向张裕集团支付超过7000万元的商标使用费.
作为整改措施的一项,张裕集团将所收取商标使用费的比例从2%降为0.98%,且不再将所收到的商标使用费用于宣传张裕等商标和本合同产品.
一位不愿具名的业内人士认为,"张裕"商标作为张裕集团和张裕公司的核心资产很难估价,商标使用费的额度也很难说是否合理.而据内部传闻,"张裕"商标牵扯到张裕集团个别人士的利益,所以很难完全划拨到上市公司.这种行为在某种程度上相当于变相侵占上市公司利益,应该坚决杜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