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税务总局数据中心监控指挥大厅,监控团队成员能够为各地提供准确及时的预警信息,有力保障了税收业务系统平稳运行,为“非接触式”办税缴费持续添力。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纳税人缴费人办理业务如何既保障安全、又便捷高效?积极拓展“非接触式”办税缴费是税务部门交出的答案。
“要持续巩固提升‘非接触式’办税缴费,将这一应时之需措施固化拓展为常态之举。”国家税务总局党委书记、局长王军对此提出希望。
在“非接触式”办税缴费运转顺畅、走向常态的背后,税务部门近年来深耕信息化领域,税务信息化、智慧税务建设取得突出成果,金税系统等税收信息化系统对“非接触式”办税缴费的支撑作用进一步凸显。
金税系统——打造后台强支撑
近日,位于大连的中国华录松下电子信息有限公司财务人员程欣育通过电子税务局提交了申报退税的电子数据,第2天,一笔2259万元的退税便打到了企业账户。
她感慨:“退税速度快得令人难以置信!”
在3000公里之外的广西南宁,康博医疗器械有限公司负责人陈伟东也感受到了这种“速度”,他只花了不到半个小时,就在微信上“一站式”办好了新办企业的涉税业务。
疫情期间,网上办税和掌上办税已经成为纳税人缴费人办税缴费的首选。
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全国办税服务厅的到厅业务办理量较去年同期大幅减少,其中2月减少81%,3月减少63%,目前大部分地区企业90%以上的涉税业务可实现网上办理,网上申报率超过99%。
“通过电子税务局、自助办税终端等方式,纳税人缴费人与税务人员不接触即可办理各项税费业务,这主要得益于金税三期系统。”国家税务总局电子税务管理中心主任王文钦告诉记者。
“非接触式”办税缴费推广迅速,金税工程的建设却非一日之功,而是建立在多年来税收信息化建设的基础之上。
从1994年上半年到2001年上半年,金税工程先后经历了一期和二期建设阶段;
2008年,金税三期工程启动;
2016年,金税三期在全国税务系统上线;
2018年国地税合并后,原国税、地税两个金税三期系统成功实现并库。
如今,金税三期系统拥有北京和南海两大数据中心,已建成为一个网络覆盖率达100%,支持年事务处理量近100亿笔、税务机关内部用户超过80万人、纳税人及外部用户超过亿人(户),能够对外提供1328个服务接口,占全部业务服务的90%以上的全国税务部门统一适用的税收管理信息系统。
“它像一张‘大网’,实现了全国税收数据的大集中、全互联。”税务总局征管和科技发展司司长饶立新说。
金税三期系统将全国的税收大数据集体送上“云端”,且每一秒钟都在高效采集并同步处理着全国范围的税收数据,为电子税务局、自助办税终端实现“非接触式”办税缴费功能提供了有力的后台支撑。
同时,该系统统一了全国征管应用系统版本,规范了全国税收执法,所有业务流程、人员岗位都纳入一个系统,采取“流水线”“链条式”管理,审批减少、流程精简令办税时间一省再省。
依托金税三期系统,税务部门目前已推出185项“非接触式”办税缴费事项,预计年底将达到200项左右。
值得一提的是,金税三期还能够通过外部交换系统实现与外部门信息对接,目前已连通12个部委机关、2个国家信息共享平台,通过加强部门间信息共享,有力推动了纳税信用体系建设,守信联合激励、失信联合惩戒长效机制得以建立,其中“银税互动”项目已为众多企业“贷”来生机。
大数据平台——为复工复产“神助攻”
“我们的进口原材料断供,严重影响了复工复产进度。”前不久,在上海市税务局开展“非接触式”辅导过程中,上海中华药业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岳星发起在线求助。
原来,中华药业的王牌产品是百姓所熟悉的乙类中成药“龙虎清凉油”,现已进入生产旺季,但受疫情影响,其从印度进口的原材料药用级薄荷脑断供了,目前仅剩少量库存。
在详细了解原材料的等级要求、数量和采购周期等情况后,企业主管税务部门上海市长宁区税务局的工作人员立刻登录国家税务总局大数据平台,使用纳税人供应链查询功能查找原材料替代供应商。
经过税务“云端”牵线,中华药业已顺利与安徽丰乐香料有限责任公司签订采购协议,实现境内原材料替代供应,保障了产品的正常生产。
记者了解到,纳税人供应链查询功能是在税务总局大数据平台中新增的模块,通过分析海量的增值税发票产销数据,为纳税人提供全国范围内的供应链上下游信息查询服务,登录用户可通过输入商品服务名称、选择商品服务编码查询潜在供应商或采购商名单,同时通过选择生产经营所在地、行业、纳税信用等级等选项设置过滤条件,查看双方匹配度。
这项查询功能由税务总局大数据和风险管理局开发,已面向全国各级税务部门开放。
在江苏省无锡市,锡山区税务部门利用纳税人供应链查询功能从全国范围内筛选出近20家原料和配件供货商,提供给当地的汉神电气股份有限公司,有效缓解了企业配件和原材料供应不足问题,帮助企业完成了数千台口罩机设备的生产任务,为抗击疫情提供了宝贵支援,企业为此专门写来了感谢信。
纳税人供应链查询功能覆盖了全国不同地域不同类型企业的海量产销数据,为复工复产企业面临的供应链不畅问题提供了解决方案,进一步发挥了税收大数据支持企业复工复产作用,而该功能从开发到试运行,仅用时一周。
“时间不等人,为帮助企业尽快复工复产,我们持续加班加点,开展模块开发工作,反复细化需求、调试测试、改进优化。”税务总局大数据和风险管理局有关人士表示。
截至目前,各级税务部门已借助纳税人供应链查询功能为5000余户纳税人提供供应链上下游信息20余万条,其中超过1000户纳税人根据信息完成了产品销售或原材料采购,顺利实现复工复产,成交金额近20亿元。
运维监控平台——给系统做24小时“心电图”
随着企业有序复工复产,“非接触式”办税缴费的比例越来越大,使用的纳税人缴费人越来越多,对办税系统的安全性、稳定性也提出了更高要求。
如何确保“非接触式”办税缴费系统安全、平稳运行?
近期,江西省税务部门就遇到了这方面的问题。
4月20日9时许,江西省电子税务局系统发出报警提示,显示应用服务器出现异常。
值班的税务人员马上打开运维监控平台进行排查,查看日志、分析报错、定位问题、分析原因、重启故障服务器……不到20分钟的时间,问题得到了解决,系统可用性恢复到100%。
税务人员使用的运维监控平台,由税务总局电子税务管理中心研发,通过对核心征管、税库银、电子税务局运行的主要应用性能指标进行监控,能够及时掌握各地系统服务中断、运行卡顿、性能下降等情况和问题,并推动优先解决办税缴费相关系统运行问题。
目前,该平台监控对象覆盖业务系统108个、服务器3027台,中间件应用节点5760个、数据库实例731个,单日数据量采集超过100万条,为“非接触式”办税缴费的安全平稳运行提供了坚实保障。
在国家税务总局运行监控指挥中心记者看到,运维监控平台实时监控全国核心征管、电子税务局和税库银三大主要业务系统运行状态。
屏幕上的紫色曲线反映系统可用性状态,表示近12小时内系统主要功能和业务场景的执行成功率;蓝色柱状图表示主要功能和业务场景操作的平均响应时长;红色曲线反映系统运行异常和告警情况;蓝色曲线反映系统主要业务交易量。
通过对这4个维度指标和监控数据的综合分析,运行监控团队可随时掌握全国系统运行情况,快速发现和定位系统运行问题。
“运维监控平台就像是给主系统做24小时‘心电图’,总局、省局能够依托其开展征期内‘7×24小时’的系统运行监控和保障工作。”税务总局电子税务中心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截至2020年4月,税务总局共向全国发布各类系统运行预警、告警信息1816次,两级协同处理系统运行异常问题183个,故障平均处理时长从130分钟逐步缩小至60分钟以内,并逐步形成了“系统运维全国一盘棋,故障处置上下协同联动”的良性循环模式。
金税三期系统带来全国税收数据集中互联,税收大数据平台帮助复工复产企业抢时夺势,运维监控平台保障办税缴费安全……一系列税收信息化的建设成果,瞄准“非接触式”办税缴费中的关键点、风险点,增加了纳税人缴费人的获得感、安全感。
未来,面对汹涌的信息化大潮,税务部门将进一步增强互联网思维,努力跟踪和把握信息化发展趋势,发挥现代科技对税收治理的推进和引领作用,让“非接触式”办税缴费走向常态,让信息管税的金色翅膀随风飞扬。
中国大陆
美国
日本
韩国
新加坡
英国
德国
BVI
开曼
澳大利亚
加拿大
中国澳门
中国台湾
印度
法国
西班牙
意大利
马来西亚
泰国
荷兰
瑞士
阿联酋
沙特阿拉伯
以色列
新西兰
墨西哥
巴西
阿根廷
尼日利亚
南非
埃及
哥伦比亚
智利
秘鲁
乌拉圭
比利时
瑞典
芬兰
葡萄牙
加纳
肯尼亚
摩洛哥
斐济
萨摩亚
巴哈马
巴巴多斯
哥斯达黎加
毛里求斯
塞舌尔
百慕大
巴拿马
伯利兹
安圭拉
马绍尔
厄瓜多尔
记账报税
税务筹划
一般纳税人申请
小规模纳税人申请
进出口退税
离岸开户
商标注册
专利申请
著作权登记
公证认证
电商入驻
网站建设
VAT注册
ODI跨境投资备案
许可证办理
体系认证
企业信用
高新技术企业认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