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许你在街头巷尾的某个角落看到过“刻章”等小广告,公章作为单位或个人证明办理某种业务的重要凭证,在社会经营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具有严谨、唯一的特征,法律规定不得随意冒用。
近日,深圳郭某初次创业,为了图省事图便宜便在网上刻私制了一枚印章,未成想,一去企服快车,便被银行工作人员发现与平时创业印章所刻制的正规印章差别较大,于是再次登录官方网站查询,果真未查询到印章备案信息!
“经过支行工作人员的相关风险与金融知识普及,郭某表示,原本只想图省事,没想到险些给自己惹上事!当天,郭某便将印章销毁,并重新前往正规印章店刻制并办理备案手续。”
私刻印章会惹上什么事?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八十条
伪造、变造、买卖或者盗窃、抢夺、毁灭国家机关的公文、证件、印章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并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伪造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的印章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并处罚金。
伪造、变造居民身份证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并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私刻印章的误区你要小心
近些年,萝卜章事件出现的频率很高,尤其在金融行业,小e帮你回溯下:
国*证券被员工冒名在外开展债券代持交易。
天津某银行开具假的20亿元定期存单。
民*银行的30亿元假理财。
兴*银行10亿元理财资金“飞单”事件涉及“假公章”。
中*信托曝出牵涉大连机床约7.6亿元应收款“萝卜章”事件。
华*资本称公司投资101.89亿元应收账款的转让方或涉嫌伪造印章。
秋*集团公告称初步判断《担保函》中落款的公章为伪造。
等等等,远不止这些,在其他领域,因公司高管或员工私刻公章引发的纠纷也屡见不鲜。
当然,不管是公司高管或员工自己私刻假公章,最后结局却是:私刻假公章的公司高管或员工坐牢了,经济责任却由公司承担。
所以,关于私刻公章一事,这几个误区大家一定要了解:
1、严重误解一:只要证明当事人私刻公章、构成犯罪,公司就可对合同不认账。
实际上伪造印章构成犯罪,并不当然导致合同无效。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在审理经济纠纷案件中涉及经济犯罪嫌疑若干问题的规定》第五条第二款的规定:
“行为人私刻单位公章或者擅自使用单位公章、业务介绍信、盖有公章的空白合同书以签订经济合同的方法进行的犯罪行为,单位有明显过错,且该过错行为与被害人的经济损失之间具有因果关系的,单位对该犯罪行为所造成的经济损失,依法应当承担赔偿责任。”2、严重误解二:只要能够证明合同上盖的章是假的,公司就可以不认账。
岂不知,公司相关人员如果构成表见代理的,即便私刻公章构成犯罪了,其签订的合同在民事上还是有效的。
在以下几种情况下,即使印章系伪造,公司也不能够否认其效力:
(1)伪造印章对外签订合同的人构成表见代理;
(2)法定代表人或者授权委托人伪造公司印章对外签订合同;
(3)公司用章不具有唯一性;
(4)公司在其他的场合承认过该印章的效力;
(5)公司明知他人使用伪造印章而未向公安机关报案的。
3、严重误解三:在涉及伪造印章等刑民交叉案件中,以为通过假公章刑事案件判刑就可以达到“一击致命”,彻底摆脱民事责任的目的。
实际上应重点着眼于民事案件的处理,切勿重点着眼于刑事案件的处理。
因为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在审理经济纠纷案件中涉及经济犯罪嫌疑若干问题的规定》第一条的规定:
“同一公民、法人或其他经济组织因不同的法律事实,分别涉及经济纠纷和经济犯罪嫌疑的,经济纠纷案件和经济犯罪嫌疑案件应当分开审理。”因此,利用伪造印章签订合同和伪造印章在事实层面上往往是两个不同的问题,千万不能因为紧盯刑事案件而疏忽民事案件。小e温馨提示:私刻公章违法,切莫为一时之利或图一时方便而私刻公司印章,否则法网恢恢,疏而不漏。
最重要的是,要选择正规印章店刻制印章并办理备案手续!
创业e站线上商事服务,足不出户,轻松经营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