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外部审计?企业经营过程中会遇到“外部审计”,此类审计是指审计部门的审计人员或者第三方审计机构对被审计单位的经济活动等事项进行合法、合理、准确及真实性等方面的审查,审计结果具有客观和公正性。

并非所有的企业都需要外部审计,一般在特定情况下才进行外部审计。

接下来,企服快车为您整理介绍:

一般来说,有关于企业需要开展外部审计的情形,其主要有以下这些:

1、需要对外提供审计报告时。

在企业经营期间,一些情形下会需要向合作伙伴或管理部门提供审计报告,如企业税务存在问题,需开展税务审计并提供审计报告给税务管理部门;企业要与第三方进行业务合作时,合作伙伴要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及经济实力进行了解,这时候也会委托第三方审计机构开展外部审计;又如企业面深圳算退出市场,在清算工作完成后,也需开展清算审计向管理部门提供清算审计报告,这些情况下都涉及到外部审计活动实施!所以,在企业需要对外提供审计报告时,为确保审计独立性,必须开展外部审计!

2、根据国家政策要求需开展外部审计的企业。

这些企业具体包括:

(1)一人有限责任公司(即自然人独资企业或私营有限责任公司);

(2)外资企业;

(3)上市股份有限公司;

(4)从事金融、证券、期货的公司;

(5)长期欠债或做亏损的企业;

(6)从事保险、创业投资、验资、评估、担保、房地产经纪、出入境中介、外派劳务中介、企业登记代理的公司;

(7)注册资本实行分期付款未完全缴齐的公司;

(8)三年内有虚报注册资本、虚假出资、抽逃出资违法行为的公司等。

也就是说,符合上述情形的企业,一般都是需要开展外部审计,并提供外部审计报告的。

企常 青人员介绍到:委托审计机构,一定要选择有资质的审计机构。

外部审计方法都有哪些?

一般来说,审计师在外部审计过程中使用的审计方法有以下几种:

1.查询。

为了验证被审计单位记录的正确性,我们将与外部机构协商。

比如查询被审计单位的各种投资余额和现金收支情况。

2.库存。

主要是实地查看。

比如清点被审计单位的现金和物资。

3.对比。

通过比较几个解释一个审计项目的材料,找出相似点或不同点。

4.重新计算。

重新计算以证明从他人处获得的数据的准确性。

例如,审核每月生产成本和工资总额。

5.复习。

检查被审计单位的资料、设备和文件。

例如,检查与供应商签订的采购合同。

6.观察。

观察其他审计单位的业务活动和程序。

例如,遵守现金收付程序或材料入库程序等。

7.重做。

按照规定的程序,对已处理的业务进行一次再处理,验证结果是否与原处理结果一致。

8.巡逻。

到现场亲自调查被审计单位的设备和运行情况。

例如,检查仓库设备、生产线等。

9.描述。

也就是勾勒出各种业务的流程,或者画出各种流程图和图表。

例如,概述相关的工作处理程序,或编制业务流程图和组织系统图。

10.总计。

将合计明细账余额与其对应的总账余额相加,检查是否一致。

比如把各种材料的明细账加起来,检查材料总账的余额。

上述内容为“什么是外部审计?什么情况下需要外部审计?”的介绍,如果您有其他疑问,可咨询企服快车专业人员,我们会为您解答疑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