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的普及不仅方便了人们日常的交流、工作、学习,也“方便”了骗子的捞钱手段,以下这几招就是骗子常用的骗人伎俩,大家一定要提高警惕,加以预防!
第一招:改头换面
微信里有一些潜伏的“僵尸好友”需大家谨慎对待,如果他们中有人下载了你的头像,得到了你的真实名字,并把这些全部换成自己的信息,屏蔽朋友圈不让你看见,然后就可以冒充你进行招摇撞骗了,对于这种上当受骗的真实例子实在不占少数!
第二招:克隆大企业微信群
很多骗子特别青睐掌握企业大额资金流动大权的会计们。近日,一湖北会计李女士被拉进了公司内部的高端群,群里有董事长和经理等多名高层。高层领导之间互动不断。骗子克隆的这个“公司微信群”真实度极高,群内的“公司同事”头像、名称等信息都对得上。由此李女士便深信,董事长此时正在外地开会,一单大合同迫在眉睫,不能接电话,只能使用微信。
然后骗子“董事长”便说:“蒋总把款打到我私人的账户了,晚点我把款转回公司户上”。然后,85万元,就这样被转走了。
警方提醒:虽然骗子通过非法渠道获取相关信息、克隆微信或QQ名称、头像,但很难复制QQ空间、微信朋友圈的文字、图片等内容。财会人员在通过微信或QQ接到企业老板的转账、汇款指令时,一定要向老板当面确认或电话核实。
第三招:用美眉头像引“鱼”上钩
如今微信骗子会用一些用漂亮美女头像,发些靓照引得一些屌丝垂涎三尺,屌丝上钩后便要其发红包。
他们用漂亮头像为吸睛点,通过附近人加人,好友通过后不久便发来微信,说微信限额,要用网银转给她几百块钱。很多人便因此上当。
提醒:骗子在使用手机网上银行转账时,故意将受骗人提供的收款方的开户银行名称或者姓名等输入错误,并选择了短信通知收款方。此种情况下,付款方银行仍会将款项汇出并向收、付款双方发出短信提醒,提示发生转账;但收款方银行在审核后,却会因为银行账户信息错误无法入账,而将该笔款项返还给汇款人账户。
如今,人人离不开微信,包括网络骗子。提醒大家面对陌生电话,要求发红包等行为要提高警惕,另外北京市公安局成立了12110反电信诈骗举报平台,大家如果接到冒充银行、电信运营商的诈骗短信,把短信转发到12110,就可以把骗子的网站关停!
中国大陆
美国
日本
韩国
新加坡
英国
德国
BVI
开曼
澳大利亚
加拿大
中国澳门
中国台湾
印度
法国
西班牙
意大利
马来西亚
泰国
荷兰
瑞士
阿联酋
沙特阿拉伯
以色列
新西兰
墨西哥
巴西
阿根廷
尼日利亚
南非
埃及
哥伦比亚
智利
秘鲁
乌拉圭
比利时
瑞典
芬兰
葡萄牙
加纳
肯尼亚
摩洛哥
斐济
萨摩亚
巴哈马
巴巴多斯
哥斯达黎加
毛里求斯
塞舌尔
百慕大
巴拿马
伯利兹
安圭拉
马绍尔
厄瓜多尔
记账报税
税务筹划
一般纳税人申请
小规模纳税人申请
进出口退税
离岸开户
商标注册
专利申请
著作权登记
公证认证
电商入驻
网站建设
VAT注册
ODI跨境投资备案
许可证办理
体系认证
企业信用
高新技术企业认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