缴纳调节税的办法是:按企业应上缴国家的利润部分占实现利润的比例,确定调节税税率。

在执行中,基数利润部分,按调节税税率缴纳;比上年增长利润部分,减征60%的调节税,调节税税率原则上以1982年的决算数字为准计算,逐级核定,落实到每个企业。

从而确定了以企业应税所得额为计税依据,按每户不同的税率计算调节税的办法。

这种办法与其他上交利润的形式相仿,不完全具备税收的特征。

1984年第二步“利改税”时,基本上维持第一步“利改税”时的调节税征收办法,只是增长利润的减征比例,由60%提高为70%,增长利润的计算办法由环比改为定比,使企业从增长利润中能得到更多的好处。

国务院于1984年9月18日发布的《国营企业调节税征收方法》中作了具体规定。

国营企业调节税的纳税人是实行独立经济核算的国营企业。

为了有利于搞活国营小型企业,体现对小型企业放宽的政策精神,小型企业在缴纳所得税和承包费后,自负盈亏,不缴纳调节税。

国营企业调节税的税率,由财政部门同企业主管部门核定。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财税部门核给企业的调节税税率,要汇总报财政部批准。

在1994年税制改革中,为了增强企业实力,为企业实现税后还贷创造条件,正式取消了国营企业调节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