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抖音、微博等社交媒体上有了一个小变化:人们早上见面时,不再只是简单地问好,而是需要气势磅礴地喊一句:

早安打工人!

随着 “打工人”的魔性宣言爆火,“早安打工人”这个词被嗅到商机的公司申请注册成商标。

根据企查查显示,“早安打工人”商标申请于2020年10月20日,国际分类为第25类服装鞋帽,申请人为广州执品贸易有限公司。

流行语被注册成商标早就不是新鲜事了。2019年,快手的一个土味视频带火了“我太难了”,很快“我太难了”的商标申请就达到了23件。在黄晓明的霸道总裁语录走红之后,一个人马上申请了6件“我不要你觉得 我要我觉得”商标,涵盖了餐饮住宿、服装鞋帽等等类别。难道我们以后真的会穿着“我不要你觉得 我要我觉得”牌服装,喝着“我不要你觉得 我要我觉得”牌啤酒?

申请“早安打工人”的这家广州公司成立于2017年,注册资本50万元人民币,经营范围包含商品批发贸易、文具制造等。

也就是说,热爱“买买买”的打工人也许很快就能买到“打工人”牌文具了?

最近与 “打工人”一起出圈的热词还有“尾款人”。白天辛苦养家的“打工人”,到了晚上就变成了在天猫双11熬夜剁手的“尾款人”。

那么,“打工人”这个词为什么会爆火?白天“打工人”,晚上“尾款人”的状态又是因为什么呢?

打工人为什么会爆火?

“打工”这个梗走红已经不是第一次了。

2012年,在电视台的采访画面中,因偷盗电动车入狱的周立齐操着一口自带喜剧效果的广西腔普通话,在短短一分钟的视频中金句频出,配合上浑然天成的镜头感,一举成为了网红,被戏称为“窃格瓦拉”。

“打工是不可能打工的,这辈子不可能打工的”这句话也风靡一时。

这个新梗持续发酵了好几天,在网友的二次创作下,围绕“打工人”的故事层出不穷。

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版本是:

“过安检的时候检测仪一直响,安检的姐姐让我把所有的东西都掏出来,检查过了,还是一直响,然后,她问我干什么的,我说我打工的,她说:

好家伙,难怪检测出了钢铁般的意志。早安,打工人!”

与之前充满丧感的“社畜”不同,“打工人”一出圈便自带着一种励志的气息。

豆瓣网友写道:“社畜一说有点消极意味,没有人说社畜加油,但作为打工人会有人鼓励你,明天又是新的一天,让我们打工人一起加油!”

青年人在社交网络上对“打工人”这个新标签的推崇,某种意义上是对过往流行的“佛系”和“社畜”的否定。他们不再用消极情绪来作为对社会的一种抵抗和自我保护,而是积极地表达对“打工人”这个自我身份的认同。

但仔细观察“打工人”的段子以及使用语境,我们可以看到打工人身份的一种冲突。过去,“打工”形容的是流水线上的工人,现在受过良好教育的城市白领,北上广等一线城市工作的金融、IT高收入人群也都会在微博、抖音等社交平台上参与“打工人”梗的二次创作。

无论是自称“打工人”,而是将不愿意“打工”的“窃格瓦拉”视为精神偶像,背后折射出来的都是当今年轻人对自己所属群体的一种“自嘲”。

“打工人”在2020年爆梗不是没有缘由的,由于疫情的空前打击,中国从春季迎来了近年最庞大的一波企业倒闭潮和工人失业潮,更有“最苦应届毕业生”的段子流传。

在这个大背景下,互联网公司996的码农、办公室里喝着8块钱瑞幸的白领、工地上搬砖的健身网红、就连娱乐明星也自嘲是“娱乐圈混口饭吃的打工仔”。大家的社会圈层极大不同,但一夜之间都变成了“打工人”。

白天“打工人”,晚上“尾款人”

白天“打工人”,晚上“尾款人”,已成为当代年轻人的写照。

随着李佳琦的“OMG,买它”“不要睡了,醒醒”,白天努力养家的打工人,晚上就变身为熬夜花钱的“尾款人”,即付了很多定金欠了一屁股尾款的天猫双11剁手一族。

如果说打工人的内核是苦中作乐,那尾款人就是买中带泪。

今年的天猫双11在10月21日就开启了预售,消费者可分两波付预售商品的尾款,先付定金再付尾款。双11的很多产品需要付定金才能享受优惠,而且如果后期不补尾款,定金也不会退回。

在繁重工作压力之下,看直播、抢折扣商品便成了打工人释放压力的方式。不少打工人已经感受到,抢付定金的时候疯狂血拼,但回过神来才发现自己的购买订单一长串,等于欠下了大笔尾款债,于是诞生了这个快乐又心酸的新梗——尾款人。

“打工人”和“尾款人”也在天猫双11爆发出了极强的消费力。11月1日0点,天猫双11“抢先购”开场1分钟,“打工人”最爱的休闲运动品牌耐克成交额就超了1亿,天猫双11当天就有超过100个品牌成交破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