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毕业的大学生小李,因为成绩优异,被一家公司录用为见习会计。但在工作中,小李发现实际工作和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差距很大,于是着急了。他经常开始同一份工作,却忘记了其他工作,其中最严重的是忘记报税。所以每次交税都会被收取滞纳金,引起领导的不满。作为财务人员,要知道如果超过规定的期限缴税,是要增加滞纳金的。那么滞纳金应该怎么记录呢?

你在财务工作中遇到过不知道怎么解决的问题吗?

滞纳金

滞纳金类似于行政执行罚款,是税务机关依法向当事人收取惩罚性款项的行政强制执行行为。财务人员要注意。需要缴纳滞纳金的行为有以下六种。

1.未按规定纳税的;

2.因纳税人、扣缴义务人计算错误等错误导致的少缴税款;

3.逃税;

4.不进行纳税申报,不缴或者少缴应纳税款;

5.欠税;

6.拒绝纳税。

更要注意的是,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不能扣除税收罚款、罚金和没收财产损失。

滞纳金的计算

根据《征管法》第三十二条规定,纳税人未按规定期限缴纳税款,扣缴义务人未按规定期限缴纳税款的,税务机关除责令其限期缴纳外,从滞纳税款之日起,按日加收滞纳税款万分之五的滞纳金。

按照法律规定,是从缴纳期限的第二天起至实际缴纳税款之日止的逾期天数。因此,滞纳金的计算方法是:

应缴滞纳金=应缴税款天数0.05%

滞纳金的会计处理

既然知道了滞纳金的计算方法,那么这笔支出应该怎么处理呢?首先要明确的是,滞纳金的支出是一项带有惩罚性质的支出,所以一般情况下,我们将其算作“营业外支出”进行处理。

[案例]

假设某企业有55 000元的税款需要缴纳,但小李发现税款在纳税期限后12天还没有缴纳。交税的时候怎么做账?

根据计算,滞纳金为55 000120.05%=330。

会计分录如下:

借: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55 000。

营业费用33,354税款滞纳金330

贷项:银行存款55 330

最后,边肖提醒大家,当我们刚开始工作时,我们不应该用我们所学的知识作为理论指导。而是要结合实际情况,灵活运用理论知识,才不会因为手忙脚乱而在工作中频频出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