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弃继承权是指继承权人在继承开始后到遗产处理前,享有作出放弃自己的继承地位和应继份额的意思表示的权利。

被继承人放弃继承权是一种单方的法律行为,无需征求任何人的同意或认可,均有放弃继承权的自由。

那么放弃继承权需要公证吗?接下来由企服快车财税小编为您解答相关疑问。

一、放弃继承权需要公证吗?

放弃继承权不一定需要公证。

只要能够确定是放弃继承的人的真实意思表示就可以。

继承人放弃继承后,无须作为继承人向债权人承担清偿责任。

若有充分证据证明继承人就是遗产的实际占有人,法院可以认定放弃继承的继承人继续作为被告并判决其承担清偿责任。

企服快车财税提醒,如果当事人决定公证的,需要提交当事人的身份证明,如居民身份证、户口簿等;被继承人死亡的证明;当事人享有继承权的证明,例如本人与被继承人关系的证明、被继承人的遗嘱等;本人签字的放弃继承权声明书继承权的公证,当事人应当亲自办理,不得委托他人。

二、放弃继承权有哪些方式

按照我国继承法第二十五条的规定,继承人放弃继承,应当作出明确表示。

这种明确表示应采取何种方式,继承法没有作出具体规定,最高人民法院《继承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47条规定:

“继承人放弃继承,本人承认,或有其他充分证据证明的,也应当认定其有效。”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放弃继承有两种方式:

1、书面方式。

这是基本的方式。

因为放弃继承是单方法律行为,被放弃的遗产将由其他继承人继承,没有其他继承人或者继承人全部放弃或者遗产将由其他继承人继承,没有其他继承人或者继承人全部放弃或者丧失继承权的,将按无人继承的遗产收归国家或集体组织所有。

放弃继承用书面方式表达,就更显慎重,而且有利于稳定被放弃的那部分遗产再转移的法律后果。

实践中,用书面方式放弃继承,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1)到公证机关输放弃继承的公证文书;

(2)亲自书写的弃权声明书;

(3)写给其他继承人的有明确的放弃继承意见表示的信件,等等。

三、放弃继承权有什么规定

1、放弃继承权的规定:放弃继承权应当是继承人在继承开始后,遗产处理前,以书面形式作出明确放弃继承的真实意思表示,在放弃继承书上签字的才有效,放弃继承权合法有效,依法不能分得遗产。

2、法律依据: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二十四条,规定继承开始后,继承人放弃继承的,应当在遗产处理前,以书面形式作出放弃继承的表示;没有表示的,视为接受继承。

受遗赠人应当在知道受遗赠后六十日内,作出接受或者放弃受遗赠的表示;到期没有表示的,视为放弃受遗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