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务筹划,是指在纳税行为发生之前,在不违反法律、法规(税法及其他相关法律、法规)的前提下,通过对纳税主体(法人或自然人)的经营活动或投资行为等涉税事项做出事先安排,以达到少缴税或递延纳税目标的一系列谋划活动。
从人类发展的历史来看,税收与国家有着本质联系,它随着国家的形成而产生。
作为国家的主要财政收入,收税是财政的头等大事。
历史上,横征暴敛的政权不在少数,而逃税者们,更是前仆后继,企服快车至今绵绵不绝。
上世纪的美国税法尚未完善,法院几乎天天打官司,于是就有这么一句话流传下来:
“省一美元的税强过赚一美元。因为后者还要缴税。”利用税务筹划合法节税,既不用冒违法逃税的风险,也不至于承受过重的税负。
逃税,真的不如节税!节税是一门学问,需要专业的税务筹划人士协助,因为要想合法节税,首先必须对税收政策有全面的了解。
加上全球各司法管辖区税务制度的差异化,给我们让出了很多节税空间的同时,对从事此行业人员的专业性要求也越来越高。
税务规划的两个维度
税筹规划有两个维度,一个是个人的税务身份规划;一个是公司企业税务身份规划。
个人税务身份规划
对于个人税务身份规划来说,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标准。
如中国今年个税改革以来,判断您是否是中国税务居民身份,主要看两点:
您是否在中国有住所
您是否在中国呆满183天
值得思考的是,如果您未在中国居住满183天,但在中国有房产,是否就不是中国的个人税务居民了?
答案是否定的。
另外,如何界定183天中一天的计算方式?等等这些都值得我们去思考。
那是否作为中国税务居民身份,我拿几个其他国家的护照,就不是中国的个人税务居民身份了?
答案更是否定的。
个人税务身份规划要小心规划,如何选择居住地更是尤为重要。
选择居住地的本质是税务身份的主动选择,是一种长远的个人税务规划。
企业税务身份规划
对于企业税务身份的规划来看,这两年随着CRS的推进,经济实质法案的实施。
并不是像以前简单的成立一个离岸公司就是把你的企业税务身份放在那个离岸的司法管辖区了。
以香港为例,近两年,香港银行几乎已经暂停离岸群岛公司的开户,对于已开离岸岛国的账号或者新离岸公司开户,银行都要求离岸岛国提供香港的BR。
为什么?
银行的合规政策是否存在从更高的金融管理机构或税务局授意的可能?
如果是税务局的意思,税务局有什么好处呢?
首先,BR要每年更新,香港政府多了一笔BR收入。
其次,有了BR的非香港公司(如BVI、开曼、塞舌尔、萨摩亚等等)需要做账和审计,如果其业务收入是来源于香港的,要按照香港的税率,利润的16.5%纳税。
另外,银行还要求这个非香港的离岸公司有香港的地址,是真实的至少可以容纳一个工位的地址。
BR相当于税号,加上经营地址,等于有了香港的商业实质,换句话说,香港在CRS的背景下营造了一个本地企业(精确的说是一个本地税务居民企业),一个绝对的主动的NFE(非金融机构),一个可以简单衡量出来,不用交换的本地公司。
一个离岸公司要想在香港生存,就必须被打造成香港本地的税务居民企业。
显然,纯粹的离岸时代已经过去。
离岸已经向中岸转移。
企业税务居民身份,不再是简单的注册一个公司了,我们需要真正满足实质,选择低税率的地区去纳税,最终才能真正达到税筹的目的。
总结:
在CRS的推动下,全球似乎一夜之间,免税区都在向低税区转移。
对于企业来说,免税时代已悄然而过,主动的选择一些低税地区才是靠谱的。
而和个人税务身份一样,企业的税务身份也一样,我们是可以定制和有主动选择权的。
中国大陆
美国
日本
韩国
新加坡
英国
德国
BVI
开曼
澳大利亚
加拿大
中国澳门
中国台湾
印度
法国
西班牙
意大利
马来西亚
泰国
荷兰
瑞士
阿联酋
沙特阿拉伯
以色列
新西兰
墨西哥
巴西
阿根廷
尼日利亚
南非
埃及
哥伦比亚
智利
秘鲁
乌拉圭
比利时
瑞典
芬兰
葡萄牙
加纳
肯尼亚
摩洛哥
斐济
萨摩亚
巴哈马
巴巴多斯
哥斯达黎加
毛里求斯
塞舌尔
百慕大
巴拿马
伯利兹
安圭拉
马绍尔
厄瓜多尔
记账报税
税务筹划
一般纳税人申请
小规模纳税人申请
进出口退税
离岸开户
商标注册
专利申请
著作权登记
公证认证
电商入驻
网站建设
VAT注册
ODI跨境投资备案
许可证办理
体系认证
企业信用
高新技术企业认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