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知识产权局局长申长雨24日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当前,我国正在从知识产权引进大国向知识产权创造大国转变。
我国知识产权创造质量持续提升,保护水平显著增强,运用效益加速显现。
据申长雨介绍,五年来,我国知识产权创造质量持续提升。
累计授权发明专利253.1万件,年均增长13.4%;累计注册商标2770.5万件,年均增长29.0%。
著作权、植物新品种、集成电路布图设计登记量也屡创新高。
截至2021年底,国内(不含港澳台)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7.5件,是2017年末的近2倍。
PCT国际专利申请量跃居世界第一。
知识产权使用费进出口额由2017年的2265.1亿元增长到3783.0亿元,其中出口年均增速达23.8%,是进口增速的2.03倍。
与此同时,知识产权保护水平显著增强。
知识产权保护原则写入民法典。
完成商标法、专利法、著作权法新一轮修改,建立了国际上最高标准的惩罚性赔偿制度。
重新组建国家知识产权局,实现了专利、商标、原产地地理标志、集成电路布图设计等的集中统一管理。
最高人民法院挂牌成立知识产权法庭,最高人民检察院设立知识产权检察办公室。
知识产权行政保护也更加有力,综合执法和专项行动持续开展。
成功推动了《视听表演北京条约》正式生效,加入《工业品外观设计国际注册海牙协定》,签订了中欧地理标志协定,对内外资企业的知识产权一视同仁、同等保护。
知识产权保护社会满意度由2017年的76.69分,提高到2021年80.61分,整体步入良好状态。
此外,知识产权运用效益加速显现。
有关统计和报告显示,2020年,专利密集型产业增加值达到12.13万亿元,占GDP比重达到11.97%,成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
版权产业增加值达到7.51万亿元,占GDP比重达到7.39%。
全球领先的5000个品牌中,中国占到408个,总价值达1.6万亿美元。
我国还通过专利技术强农、商标品牌富农、地理标志兴农、植物新品种惠农,有力发挥知识产权在助力脱贫攻坚中的重要作用,打造了知识产权助力精准脱贫的中国样本。
“我国知识产权事业的发展成就也得到国际社会的高度评价。”申长雨指出,我国在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全球创新指数报告》中的排名,从2017年的第22位提升至2021年的第12位,稳居中等收入经济体之首,是世界上进步最快的国家之一。
我国在多个细分指标上表现良好,PCT国际专利申请量连续三年位居世界首位,知识产权收入在贸易总额中的占比持续提高,进入全球百强的科技集群数量跃居全球第二,表明我国正在从知识产权引进大国向知识产权创造大国转变。
(责编:申佳平、陈键)
中国大陆
美国
日本
韩国
新加坡
英国
德国
BVI
开曼
澳大利亚
加拿大
中国澳门
中国台湾
印度
法国
西班牙
意大利
马来西亚
泰国
荷兰
瑞士
阿联酋
沙特阿拉伯
以色列
新西兰
墨西哥
巴西
阿根廷
尼日利亚
南非
埃及
哥伦比亚
智利
秘鲁
乌拉圭
比利时
瑞典
芬兰
葡萄牙
加纳
肯尼亚
摩洛哥
斐济
萨摩亚
巴哈马
巴巴多斯
哥斯达黎加
毛里求斯
塞舌尔
百慕大
巴拿马
伯利兹
安圭拉
马绍尔
厄瓜多尔
记账报税
税务筹划
一般纳税人申请
小规模纳税人申请
进出口退税
离岸开户
商标注册
专利申请
著作权登记
公证认证
电商入驻
网站建设
VAT注册
ODI跨境投资备案
许可证办理
体系认证
企业信用
高新技术企业认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