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亚马逊运营的过程中,有竞争的地方,就有明争暗斗。卖家们都戏谑说原本以为做亚马逊就是卖卖货,谁知道跟打战一样,又要跟平台斗智斗勇,还要防止同行偷袭,苦不堪言。那么亚马逊恶意竞争手段有哪些?如何避免被被同行恶搞呢?
一、亚马逊恶意竞争手段有哪些?
1、恶意买空库存
这个情况来自一位卖家小A的反馈。Prime Day即将开始,他就发现自己的上万库存一下子被买完了。但是定睛一看,产品是被一次性大量买空的,对方每次下单都是最大数量的999。因为自身的产品并不是那种会被一次性下单的产品,小A特意观察了一番。
然后下单后的五个小时客户也没有付款的动作,一直显示是:pending,而前台已经显示产品售完,很快被后面的竞品赶超。小A这才意识到不对劲,赶紧找客服申诉恶意订单,救回listing,等到客服确认这些订单性质属于恶意订单,Prime Day都已经过去了。
竞争对手就是利用亚马逊上即使下单也可以不立刻付款的漏洞,先清空对方的库存,占着时间差让自己的产品钻空子,如果卖家没有去申诉客服,后续可能还会直接取消订单,让卖家权重被降,并且留下上万库存,用心可谓阴险。而这种竞争手段,他可能只需要几十个甚至几个买家号就可以做到了。
目前的应对方法就是看设置最大购买量,增加对方操作的难度,并且一旦发现,赶紧开case申诉。时间就是金钱,这个手段争的就是时间。
2、使用VC恶意修改品牌
VC的listing编辑特权真的是让卖家们深恶痛绝,并且在这片土地上的玩法真的是愈发出新花样。
曾经有过VC账号恶意修改竞争对手的listing标题品牌,将其修改为自己的品牌,然后投诉对方侵权,让这条listing被停售的。
也有直接抹掉对方的品牌让它变成没有品牌的listing,然后VC账号直接占为己有的。
总之直接编辑权这个东西被不少恶意竞争的卖家玩坏了,随意篡改别人的品牌,把没有品牌的东西变成自己的再去投诉对方的。各位卖家可要小心这种操作了。
目前这种恶意手段除了卖家时常去监控以外,大概手头有个VC账号保平安还是比较有必要的吧。
3、低价恶意跟卖
相信这是这届Prime Day,卖家们遇到的最糟心的事情了。
而这个恶意跟卖手段其实出于两种目的,一种是迫使参与秒杀的卖家放弃参与秒杀活动。因此跟卖的价格会非常低;
2.99,甚至1.99美金都有。亚马逊的秒杀规定是近三个月来的最低价再打八折,按这个价格很多卖家都是亏本价,不得已取消秒杀,巨大的流量肯定就流向了参与秒杀的竞品listing上。
另一种是想让差评直接流向卖家的listing上,直接让listing被封。
2.99的价格,直接点击发货,至于发不发货就不一定了,这个时候恶意卖家拿到了钱卷铺盖走人,没有收到货的买家愤怒之余也会把怒气发泄在review身上。这个时候卖家虽然可以申诉,但是影响已经造成,很可能还会元气大伤。
挺遗憾的是目前这种恶意竞争手段的解决方案并不完善,低价恶意跟卖造成的损失只是避免,但预防还是差了点的。
4、恶意订单恶意退货
日本站的运营小姚在Facebook上披露她们遇到的恶意订单,并且是货到付款的订单,这些订单上面的信息都是假信息,每次都会因为查无此人而被退回。
后来小姚发现这是恶意竞争卖家专门利用货到付款的漏洞,专门用来对付对手的手段,找一些日本人注册账号进行购买,地址全部写超市或者便利店等人多的地方,姓名联系方式随便填。然后就会被认定为查无此人退回。
但是由于是小卖家,库存都是特别少的,这一来一回产品被耽搁了许久,卖家的损失就在不断增加,并且被搞的卖家会陷入两难的境地,取消订单会导致店铺绩效变差,不取消又持续在受到冲击。
论坛上有卖家建议可以取消货到付款的选项,但是取消这个选项之后订单量又少了很多,所以也是一个两难境地。
同样的方式还有竞争对手以虚假的买家账号买下产品后面用来恶意差评或者投诉卖家的。
这种方式从今年2月份开始到现在一直有人在使用,尤其是在日本站Prime Day大捷之后又开始有所冒头,卖家还是要小心这种货到付款的形式。
5、跟卖之后恶意好评
17年的“黑五”非常流行跟竞争对手上差评,即使自己的单量不多也要搞垮对手的恶劣行径让人不齿。但是现在这种行为不仅没消失,并且愈演愈烈,开始流行给对手上好评,并且是在收到跟卖警告之后。
跨境老手老K就是栽在这里。之前有个卖家总是低价跟卖他,产品质量不行搞得这条listing权重下降,老K投诉了这个卖家之后他就销声匿迹了,后面老K就开始发现listing被一夜之间上了20条好评,并且语言还极其露骨,不少亚马逊明令禁止的诱导性词汇都在里面。
一看就知道不是这种经营了几年的店铺会犯的低级错误,但是亚马逊的机器人可不会管你,直接一抓一个准,账号先封了再听你慢慢申诉。
但是证明自己没有刷好评,这多么不容易啊,你说你没有,亚马逊也不一定信,先入为主的心态加上亚马逊对于虚假评论的零容忍,没点申诉的技巧真的不能安然度过。
二、亚马逊如何避免被被同行恶搞?
最重要的就是及时发现和及时向亚马逊报告。
恶意竞争的手段层出不穷,卖家也只能层层设防。看了上面的恶意手段,卖家们会发现,及时监控真的是任何时候都需要,你的前台后台,产品的一点异动都不能放过,因为很多对手瞄准的其实就是时间差,就是让你的产品拖过最好的销售时期,这点卖家要格外注意了。
当然也有些卖家可能会觉得披露恶意竞争手段会不会有反作用呢?只能说有这个心思的总会找得到搞对手的方法,而没有这种心思的卖家,防人之心不可无,多点警惕是非常必要的。这也是我们想要披露这些手段的原因。
除了防范,也希望卖家们联合起来,共同披露恶意竞争手段,抵御恶意竞争手段。
以上就是关于亚马逊恶意竞争手段有哪些以及如何避免被被同行恶搞的全部内容了,如果卖家还有遭遇过什么恶意竞争手段,欢迎下方留言与我们共同讨论!
中国大陆
美国
日本
韩国
新加坡
英国
德国
BVI
开曼
澳大利亚
加拿大
中国澳门
中国台湾
印度
法国
西班牙
意大利
马来西亚
泰国
荷兰
瑞士
阿联酋
沙特阿拉伯
以色列
新西兰
墨西哥
巴西
阿根廷
尼日利亚
南非
埃及
哥伦比亚
智利
秘鲁
乌拉圭
比利时
瑞典
芬兰
葡萄牙
加纳
肯尼亚
摩洛哥
斐济
萨摩亚
巴哈马
巴巴多斯
哥斯达黎加
毛里求斯
塞舌尔
百慕大
巴拿马
伯利兹
安圭拉
马绍尔
厄瓜多尔
记账报税
税务筹划
一般纳税人申请
小规模纳税人申请
进出口退税
离岸开户
商标注册
专利申请
著作权登记
公证认证
电商入驻
网站建设
VAT注册
ODI跨境投资备案
许可证办理
体系认证
企业信用
高新技术企业认定
